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秋分 从“燥”走向“静”

  位于淮水之南的扬州,秋天很美,二十四桥的风景更是到了极致,“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水映云,云映水,秋水秋云难以辨别,水天交融,实为平分秋色。我想,面对这样的秋天,怎会有“晓来谁染枫林醉,总是离人泪”的伤感,即使你再老气横“秋”,也会融入其中,争着去分一点秋色染身,换种清爽的心情飘在秋风里。

  秋分,秋分之时也。秋分是条分界线,初秋在没有感觉中已去,深秋在枫叶渐红里将临。

  秋分,二十四节气之一。《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从天文学的角度上讲,秋分是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此时“昼夜平分”。白天,秋高气爽,风轻云淡;夜晚,皓月当空,天高露浓,真可谓是:秋分,秋分,平分秋色。

  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秋分时节,清晨乡间的树木草叶上可见到白色的露珠,晶莹剔透;夜间,躲藏在菜园、草丛里的蛐蛐、蚂蚱等秋虫也知道冷了,叫起来格外的低声凄鸣。面对秋分,农民们可以分享秋收的幸福,分享晨露与清风,但绝不会分心。虽然田间的稻谷才刚刚颗粒归仓,然而这些大地之子们一刻也没有停下来,他们拉犁耕田,播种小麦,又开始了新一轮地劳作。

  秋分,不仅仅是分享秋色,还要分解“秋之惑”,从“燥”走向“静”。《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中医学认为,秋分之时,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转变,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皆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养精蓄锐,为严寒的来临作准备。我很喜欢这一解说,喜欢在“韬光养晦”中去感受心野的博大与宽广。尘世间,人们有着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与自寻的烦恼,虽忙忙碌碌,却一事无成,岁月也就此蹉跎。与其这样,我们不如抽点时间静心“闭关”,追寻一种沉寂、一种反思之后的新生。钟爱秋天,因为只有在经历了落叶知悲秋后,生命才能从凄楚与伤感中振作,才能够获得一种跨越时空,超越尘世的美丽。

  秋分,或许就是在平衡成熟收获与悲凉肃杀两种矛盾后得到的一句秋日私语:若是人可以像草木一样,脱去一季的繁荣,是为了再度茂盛,那我们就可以毫无顾忌地把生命储藏,让岁月的年轮刻在心上。然而,生命只有一季,一旦容颜衰退,便再也无法恢复昔日的荣光,但我们却可以在潮起潮落的人生之途上几度辉煌,只要信念永恒。

  秋已分,而心,遗落何处?平分秋色吧,收一份心情,攒一点干劲,蕴一种力量。(张辉祥)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9217.html

相关推荐

吃梨改善秋燥 润肺止咳

秋风又有“贼风”之称,会在人们精神意识放松的时候侵入人体,并给健康造成不利。应对急劲的秋风关键在于睡觉时要关好窗户,防止风邪侵入人体。中...

精品偏方 2025-10-25 0 2114

秋季养生“润燥”以润燥生津为先

秋季最伤人的邪气是“燥气”。内经认为:肺居胸中,为五脏之华盖,主诸气,司呼吸,开窍于鼻。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相结合,化生为元气...

养生秘方 2025-10-23 0 1948

高血压的分型食疗

中医认为,人体健康最根本在于阴平阳秘、气血调和。高血压的病机就是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逆乱。气血逆乱的主要原因则是长期高压力状态或突然的精神刺激以及疲劳、食用...

精品偏方 2025-10-20 0 2606

金匮肾气丸衍化方临床分型应用

金匮肾气丸原方干地黄八两,山茱萸、山药各四两,泽泻,状苓、牡丹皮各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以上八味末之,炼蜜为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方中附子、桂枝...

秘方方剂 2025-10-12 0 1714

秋吃中药 有啥讲究

秋季已到,一些人认为,在本就容易出现上火、燥热的节气里,吃中药是不是会加重“上火”?秋季能服用进补的药物么?适合秋季养生的中药有哪些?燥...

养生秘方 2025-10-06 0 1730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