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消暑饮”专为“夏病”而设 可辨证加减

  盛夏季节,烈日炎炎,门诊病人增多,辨其病因,多与夏季炎热有关,几乎大多数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昏,肢软乏力、多汗、发热、口干,食欲不振,甚则大便溏泻,腹痛不适,这些症状的产生,与下列原因有关。

  一是暑热季节,气温高,超过人所耐受界限。二是夏季到来,农忙紧张,劳动强度增大。三是夜短昼长,睡眠时间少。四是身体虚弱,营血亏损,或有脾虚,炎热饮食不思,机体抵抗力弱。五是风雨寒暑失节,天热人多喜冷避热,嗜食冷饮,因热致寒,暑因寒发,反而为病。

  笔者以为,由于以上原因而发生的症状,辨证时症状虽多,但病因单纯,可统称之为“夏病”。

  治疗“夏病”,症在上焦,用辛凉清解法,常用竹叶、连翘、薄荷、栀子、沙参、荷叶、藿香、佩兰治之。病在中焦,以醒湿健脾为主,常用滑石、白豆蔻、陈皮、半夏、藿香、川厚朴、茯苓、神曲等品。病在下焦,可温行祛寒,药用桂枝、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滑石、木通等品。

  笔者临床数十年,每对“夏病”施治,总结拟成一方,取名消暑饮,通泄三焦,清暑化浊。

  药物组成:藿香9克,荷叶9克,滑石粉12克,黄芩10克,太子参10克,菊花9克,佩兰9克,苍术6克,白豆蔻9克,茯苓12克,神曲10克,甘草5克。

  此方有清暑益阴,疏导三焦水道,健脾利湿,调和肠胃的作用。方以藿香、荷叶、佩兰,芳香化湿,去暑湿而疏腠理;滑石、茯苓味淡可渗湿利小便,使湿从小便而解;太子参益气扶正;黄芩苦寒以清热解毒;麦冬、甘草生津养阴;菊花平肝以清头目;苍术祛湿健脾;白豆蔻化中焦湿浊以醒脾;神曲消食健脾,以运中宫。热甚加金银花、连翘;呕吐加半夏;泻痢加黄连;腹胀加大腹皮、枳壳;咳嗽加杏仁、桔梗。

  总之,“消暑饮”专为“夏病”而设,临症之时,可辨证加减使用,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8809.html

相关推荐

“寒温统一”治热病危急症

寒温分离有误区  待到温病学术大发展,在热病临床大放异彩,后之学者,又只知有温病,不知有伤寒,再一次走进了偏见的胡同,并越走越远。把温病独立成门派,造成割裂寒温...

秘方方剂 2025-10-31 0 2596

治疗外感咳嗽方法 典型病例体会

运用止嗽散加味治疗外感咳嗽,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治疗276例,其中男90例,女 186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7岁;病程最长8个月,最短5天,平均...

精品偏方 2025-10-30 0 1842

从肝论治胃病体会

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大凡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因七情失和,情志不畅所致者居多。病机多为肝气郁结,肝胃不和。病情反复发作,日久可导致脾胃虚弱,脾虚不能...

精品偏方 2025-10-30 0 3540

消协警示:“海洋宝宝”不是玩具

五颜六色的小珠子,在水中浸泡后魔术般长大百倍,让小朋友倍感神奇、好玩。这种被称为“海洋宝宝”的玩具风行校园。但工商部门检查发现,该产品无...

养生秘方 2025-10-30 0 1821

盐加牛奶:去黑头美容方

1、最好用没有用过的食盐,可以在刚开封时用小瓶单独装起来;  2、每次用4~5滴牛奶兑盐,在盐半溶解状态下开始用来按摩;  3、由于此时的盐未完全溶解仍有颗粒,...

精品偏方 2025-10-30 0 2593

寒风“吹来”不少眼病

风一吹,很多人尤其是年纪大的人,就会流出眼泪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迎风流泪。“三九”以来,林先生经常感觉眼部有严重的异物感,开始,他以为是...

精品偏方 2025-10-29 0 2493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