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怎样防止“秋后算账”?

《黄帝内经》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其第一句指出秋天的天气特点,点明是个“多事之秋”;第二句阐明秋季的养生要领;第三句告诫人们,倘若秋季保健失误,冬季将罹病,即“秋后算账”。

秋天为什么会成为“多事之秋”?

秋天,气候多变,所谓“秋季无寒暑,一雨便成冬”。可是,人们熬过漫长的苦夏,进入初秋,腠理仍敞开着,不随时过而收缩,此其一。其二,秋季的骤凉与冬季的骤冷不同,凉中夹爽。进入秋季,人们的心里并未做好御凉、御寒的准备,这就为寒邪入侵人体敞开了大门。其三,秋季不仅气候多变,而且温差亦大,早晚凉,中午热,调摄相对困难。秋天成了感冒、胃痛、关节痛、漏肩风等病的多发期,亦是有呼吸道病史的人旧病复发与加重的时节,又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风的高发季节。

怎样防止“秋后算账”?

有人提出秋季保健“三隘”,并形象地说成闯“三关”。一是“秋愁关”。秋季,客观上是西风肃杀,万物凋零,容易触景生情,涌起悲哀、凄凉情绪;主观上,大脑底部的松果体,秋凉后分泌激素增加,抑制了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使人的情绪容易低沉和消极。因此,秋天应重视乐观情绪的培养,保持心境平静,收神敛气,为冬天的阳气潜藏做准备。二是“秋燥关”。秋季空气干燥,病菌易从口鼻入侵,加上人体在夏季过多发泄,体质相对虚弱,适应能力降低,体内水分不足,易发秋燥,具体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渴等症状。预防秋燥,除了喝足水,关键是合理安排饮食,滋阴润燥,多吃萝卜、芝麻、豆腐、鲜梨、柿子、百合、木耳之类,少吃姜、葱、蒜等辛辣之物及煎炸热性食物。三是“肺病关”。秋天养肺,肺为娇脏,通过鼻与外界相通,容易为秋燥所伤而导致肺虚。同时,由于秋季冷空气活动时气温骤降,血管收缩,使得血流不畅,以致肺病迅速发展。防治之法:一是积极体育锻炼,加大肺功能增强抵抗力;二是改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增强肺泡的呼吸功能。若如此,秋后就无帐可算了。(钱琦)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7927.html

相关推荐

扭伤后过48小时再贴膏药

很多人扭伤、拉伤后为缓解疼痛、尽快恢复,会在受伤部位贴上膏药。专家指出,这种做法并不可取,至少要在受伤后48小时再贴膏药。专家指出,很多患者知道运动损伤后受伤部...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326

交通意外后梦游案 跌仆后胸痛案

《黄帝内经》中将金运之年分为太过、平气、不及三种情况,其中平气之年称为审平。金曰从革,语出《尚书·洪范》,引申为变革、肃杀、潜降、收敛、清洁之意。...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1364

秋季保健须知

秋天,气候由热变凉,人体腠理由疏松转为致密,阳气开始潜藏于内。秋风不是总送爽,在暑往寒来,气候变化无常的“多事之秋”,养生保健要因时而宜...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126

秋季少吃豆类食品

专家近日建议,人秋以后,豆类和薯类食品对胃动力要求较高,不宜连续多吃。消化内科专家介绍,秋冬季节气温变化较大,人体受冷后胃酸分泌大量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另...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602

夏末秋初喝点五汁饮

经历了一夏天的消耗,体内的津液耗损。中医认为,体内津液不足,日久则会造成阴虚,甚至生热。所以在夏末秋初需要及时补充损耗的津液。而五汁饮是最好的食疗方。五汁饮出自...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412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