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妇科辨舌 观舌形和舌质观舌苔



“舌乃外露之脏器”,中医特别强调望舌。王氏妇科对妇科舌色辨证颇有见解。


在临床望色辨舌中,首先应明白舌质和舌苔之区别。望舌,是观察舌的颜色、形态和质地。望舌苔,则是观察舌面上苔垢的颜色和厚薄。舌质以候气血之盛衰,舌苔则察病邪之深浅。


妇科辨舌,先察舌质,舌苔虽恶,但舌质红润,不过是胃中浊秽内滞。然舌质的形态,则关系到内脏的病变、气血的盛衰和瘀积,常提示病之轻重及治则。


观舌形和舌质


舌通内脏,观舌质可辨病原之虚实寒热。一般虚证可见舌体松,质嫩或凹陷或色淡等现象,如妇女月经过多、崩漏、出血过多,或慢性病、久病者,均可见此舌象。实证,观之多舌体胀,质厚,色红。属于热证的,舌体胀大满口,边有齿印,舌质结实,色红或深红。属于寒证的,舌体薄,质嫩,色淡。可概而论之:舌质以张大结实为实。舌色的鲜红紫降为热。苔色的老黄为实。临床中实与热常并见。如舌体松质嫩,舌心可见凹缝为虚,舌色淡为寒,虚与寒也很容易并见。但临床也有实而寒,虚而热者。则应结合患者的症状与脉象合参研究。


观舌质干者为津亏,润泽者正常。瘀血内阻,舌多紫黯,或有瘀点、瘀斑。其舌质多望之干,若摸之却湿润。若是气阴二虚,多舌有薄白苔,望之润,摸之则燥。总之,舌质不论红降或淡白、或紫黯,总以色润者为吉,不拘有苔无苔,凡见舌质枯萎,都属内伤精血不足之证。舌边有齿痕,多为脾肾不足水湿不化。临床上常见妇人带下量多,往往视其舌质浮胖,舌边齿痕明显。王氏经长期临床观察总结,认为妇人患急性盆腔炎,舌质也多有胖大,且舌苔多厚腻。在治疗过程中,厚腻转薄白,病情向愈。如症状减弱而苔腻不退,则表示病情未减,甚至有加重可能。此外,若舌面上见青蓝色,皆属血分有病,且多为瘀血症。


观舌苔


舌之有苔,有如湿土上生绿苔一样,皆乃湿土上薰而生。人之舌苔,多为脾胃湿热上蒸而生。正常人舌上常有浮白或浮黄之薄苔一层。夏季常人舌苔较厚,但多不满布和板滞。如见满舌白腻苔,多见胃脘胀闷,食不下者。孕妇脾胃不和,有湿热者,多见气机不畅,也每见舌苔满舌而白腻,故此也为患妊娠恶阻之特有舌苔。舌苔黄白厚腻,或舌中灰黄,此种舌苔多见妇女下焦湿热结滞。若症状有带下黄白量多,伴少腹疼痛,则多属于妇人慢性盆腔炎。


妇人见黑苔,多属血瘀,灰苔则是血瘀而夹痰。此外,妇人患热性病,也容易生黑苔。这多是瘀热互结之故,特别在月经将行,或月经正行及产后恶露未净时患热性病,往往血与热结,或热与血结,更容易成瘀热证,而出现黑苔。临床上都以黑苔的湿润细腻或燥裂起刺分寒热,常见瘀血黑苔,虽内有热结而仍不起刺,而必非内有真热,不过是肺胃津伤。产后见灰黑苔,必须要考虑瘀热内结。如果有恶寒发热的,要防神昏谵语。临床还有一种瘀积苔,舌色舌苔如常,唯舌上有紫黑斑点隐隐于膜下,或在舌边,或在舌中。少则二三点,多则十几点。此多为瘀血积于某处之特征。


总之,王氏妇科认为:舌苔见黄白或灰黑,多数是实证,多容易治疗。如果舌质有变化,多是气血亏耗,或瘀滞的内伤病,甚则也见于内脏器质性病变。故临床观舌质、舌苔,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7549.html

相关推荐

《走好中医科普路》读后感

著名中医科普作家马有度说:“中医药事业的腾飞,必须要有坚强的两翼,一翼是科学研究,一翼是科学普及。”最近,读了马有度、马烈光、宁蔚夏、海...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1861

参珀茯神汤治疗伤寒心风发狂。发则牙关紧急,痰涎上塞,口吐白沫,迷闷恍惚,醒则狂言多惊,喜怒不常,甚则或歌或哭,舌色纯绛鲜泽,略有垢浊薄苔,或红而上罩粘腻,似苔非苔。参珀茯神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参珀茯神汤的秘方制作方法,参珀茯神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伤寒心风发狂。发则牙关紧急,痰涎上塞,口吐白沫,迷闷恍惚,醒则狂言多惊,喜怒不常,甚则或歌或哭,舌色纯绛鲜泽,略有垢浊薄苔...

VIP秘方 2025-10-27 0 1395

慢性肾病伴发发热 中医辨证方药

慢性肾病,尤其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患者,如果伴发发热,治疗较为棘手,而根据中医辨证理念,同病异治,处以不同的方药,均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案1朱某,男,...

精品偏方 2025-10-25 0 1903

甘草丸治疗口舌干燥烦热。甘草丸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甘草丸的秘方制作方法,甘草丸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口舌干燥烦热。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甘草丸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甘草3分(炙微赤,锉...

VIP秘方 2025-10-22 0 1693

泡椒和生姜煮面条治疗外感风寒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祝焱  “太行初雪带寒风,一路凋零下赣中。菊萎东篱梅暗动,方知大地转阳升。”左河水这首七言绝句诗将我带进了回忆...

精品偏方 2025-10-21 0 1433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