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学习《内经》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内经》文字古朴,义理深邃,具有“文简、意博、理奥、趣深”的特点,但这也给后学者带来很多不便。笔者认为,历代医家对《内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整理和注释,为阐发《内经》旨意,启迪后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参阅注本,择善而从,融贯领会,是学习《内经》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笔者这里扼要介绍几本主要参考书。

  《黄帝内经太素》 隋杨上善撰注。是分类、注释《内经》的早期作品。全书共30卷,用“以类相从”的方法,将《素问》《灵枢》的原文按内容的不同性质,分为摄生、阴阳、人合、藏府、经脉等19类,每类分若干篇目,并对原文加以注释。这样就加强了经文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后世对《内经》的分类研究,即以《太素》为始。

  杨氏治学严谨,又“深于训诂”,其“依经立训”,每有精辟独到之处。如《素问·刺禁论》之“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一节,杨注为“五藏之气所在,须知针之为害至要,故欲察而识之”。他明确解释这里不是指实质性脏器,提示了原文的真正含义。

  《黄帝内经素问注》 唐王冰编次注释,共24卷。王氏对“世本纰谬,篇目重迭,前后不伦,文义悬隔”的《内经·素问》原本,作了全面的整理。通过“精勤博访”,“历十二年,方臻理要”。并且首注运气七篇大论,阐述了五运六气的道理。

  王氏注文有许多独到见解。如所注《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提出“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千古名言,提示了治疗“阴虚”、“阳虚”的基本法则,于临床实践颇有指导意义。

  然王冰笃信道教,自号启玄子,在其注释之中,亦带有较浓的道家气息;且又“夙好养生”,极其重视对肾精的保养,着重强调慎节房事。虽则如此,而王氏之注仍然是宋代以后注家的规范。

  《灵枢注证发微》 明马莳撰注。马氏素长于针灸、经脉,所注《灵枢注证发微》,多有独到见解,为他注所不及。后世对此亦有较高的评价,如汪昂《素灵类篡约注》说:“《灵枢》以前无注,其文字古奥,名数繁多……至明始有马玄台之注,其疏经络穴道,颇为详明,可谓有功后学。虽其中间有出入,然以从来畏难之收,而能力开坛坫,以视《素问》注,则过之远矣。”

  《类经》 明张介宾(景岳)编注。是继杨上善之后,类分研究《内经》最完整的一部著作。本书将《素问》《灵枢》的全部内容,分为摄生、阴阳、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会通等12类,共32卷,390篇。所引经文均标明出处,详加注释,条理井然,易于查阅。

  张氏学问渊博,经验丰富,且文笔流畅,又通晓天文、历法、哲学等多学科知识,因此对《内经》研究颇深,说理较透,且多有独到见解。《类经》一书,是《内经》诸注中一部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学习和研究《内经》所必读的参考书。

  《素问直解》 清高世栻(士宗)所著。高氏曾师事张志聪参与集注《内经》,但他认为《集注》“意义艰深,其失也晦”。因此,“不得已而更注之”。本书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行文简捷,说理明畅,使人读之能一目了然。其注颇能直疏经旨,并提出新义。如把《生气通天论》中“因于气为肿”的“气”字,解释为“风气”;把“风客淫气”释为“风邪客于人身,而为淫乱之气”等,都确有见地。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6567.html

相关推荐

注重保健养生 驱腰痛疗肩周炎

现代人注重养生,却往往不得要领。冬季,做好前胸、后背、脊柱、肚脐、双脚这五大部位的保健,对提高抵抗力,增强人体免疫力,有很大帮助。前胸是人体阴气所汇之处,做好前...

精品偏方 2025-10-29 0 2172

当归膏治疗耳鸣兼聋。当归膏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当归膏的秘方制作方法,当归膏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耳鸣兼聋。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当归膏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当归半两,细辛半两,芎...

VIP秘方 2025-10-29 0 2338

中药配方颗粒能全面放开吗

日前,一则《中药配方颗粒或将彻底放开!》的网文在圈内广泛流转,文中认为国家即将放开中药配方颗粒备案,中药饮片行业将面临巨大挑战等。如此重大的政策改变,难怪会引起...

养生秘方 2025-10-29 0 1095

治疗妇科病 重视调理脾胃

王氏妇科治疗妇科病,重视调理脾胃。喜用四君、六君、补中益气汤之类。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水谷精微生化之源。“脾为中土,以溉四旁,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

精品偏方 2025-10-29 0 1665

从肝虚辨治方药应用

肝经之行,从足贯顶,经足腿,环阴器,抵小腹,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上注肺,循喉咙之后,上入喉头及鼻咽,连目系,出额下颊,会头顶,抵绕唇内。胆经之行,从...

养生秘方 2025-10-29 0 2406

喉痹,慢性咽炎 行气化痰散结治方

廖某,男,60岁,教师。门诊号:004002。咽喉部反复不适 10年,加剧1月。10年前患者始感咽部干燥不适,时有异物感如鱼刺,或如炙肉,干咳。口服螺旋霉素等药...

精品偏方 2025-10-29 0 2525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