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独特的望耳诊病法

作为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望耳诊病十分独特。简单地说,就是只需要看看耳朵,便能大概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耳朵与人体健康大有关系。耳朵的主要生理功能为司听觉,是清阳之气上通之处,属于清窍之一。耳朵与全身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与肾的关系尤为密切。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心寄窍于耳。《黄帝内经》中说,“肾气通于耳”。肾为藏精之脏,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如果肾精充沛,上濡耳窍,则听觉聪慧,反应敏捷。

早在元代医学著作《卫生宝鉴》中就记载:“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络于耳者。”耳为全身经络分布最密的地方,十二经脉皆通过于耳或与耳有络属关系。现代中医临床研究认为,耳朵上分布着约260个穴位。在耳朵前面,有一定规律性地分布有约200个耳穴.就像一个头部朝下臀部朝上的胎儿,在耳朵背面有约60个耳穴。这些耳穴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有的与头面部有关,有的与躯干有关,有的与下肢及臀部相应,有的与盆腔、消化道、腹腔、胸腔相应,有的则与鼻咽部相应。所以耳朵虽小,却能反映人体的五脏六腑及多处器官之状态。

中医早就有通过观察耳朵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病症的方法。通常对耳朵的观察主要从颜色、光泽、形态变化几个方面进行。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的双耳红润,柔软而有弹性,皮肤有自然光泽,这址五脏六腑之精气(特别是肾精)充足的表现。如果双耳的外形干枯而没有光泽,则反应人体内气血不足或脏腑功能失调。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耳部异常及其意义

1.耳朵颜色淡白,常见于风寒感冒,还见于素体阳气不足的人。这类阳虚的人,大多畏寒恶风,手脚冰凉,后背怕冷。

2.耳朵红肿多是“上火”的表现,常见于肝火旺、胆火盛或内有湿热。

3.耳朵外观发黑,比较干枯、瘦瘪,多见于传染病后期或糖尿病重症。因为在这个阶段,机体内阴津不足.气血津液已经严重耗伤,不能润泽肌肤。

4.在耳朵的某些局部,有呈点状或片状红晕、暗红、暗灰等色斑或色块。多见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等胃肠消化道疾病。

5.耳朵厚大、柔软的人.肾气充足;耳朵薄小、发硬的人,多为肾气亏虚。

6.耳朵局部有结节状或条索状隆起、点状凹陷,而且没有光泽,多提示有慢性器质性疾病,如肝硬化、肺纤维化、子宫肌瘤、肾囊肿等。

7.耳朵局部血管过于充盈、扩张或曲张.可见到圆圈状、条段样、蚯蚓样等改变的。常见于有心肺功能异常的人,如冠心病、肺心病、哮喘、慢阻肺等。

8.若耳内流脓,伴有耳道红、肿、热、痛,听力下降的,是中耳炎的表现。中医认为,这多与风热上扰或肝胆湿热有关。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6557.html

相关推荐

白血病方剂5

黄芪30克,党参20克,黄精、枸杞子、天冬、元参、当归各15克。[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2剂。出血明显,加紫草、旱莲草、仙鹤草各15克;有感染者,加黄芩、黄连...

精品偏方 2025-10-31 0 2526

家常小病 试试药茶治疗

“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是古书中的一句话。其实,茶不仅是一种饮品,还是一种药物,早在古代就已被充分运用了。如今,市...

养生秘方 2025-10-31 0 2146

“寒温统一”治热病危急症

寒温分离有误区  待到温病学术大发展,在热病临床大放异彩,后之学者,又只知有温病,不知有伤寒,再一次走进了偏见的胡同,并越走越远。把温病独立成门派,造成割裂寒温...

秘方方剂 2025-10-31 0 2596

治疗外感咳嗽方法 典型病例体会

运用止嗽散加味治疗外感咳嗽,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治疗276例,其中男90例,女 186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7岁;病程最长8个月,最短5天,平均...

精品偏方 2025-10-30 0 1842

从肝论治胃病体会

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大凡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因七情失和,情志不畅所致者居多。病机多为肝气郁结,肝胃不和。病情反复发作,日久可导致脾胃虚弱,脾虚不能...

精品偏方 2025-10-30 0 3540

寒风“吹来”不少眼病

风一吹,很多人尤其是年纪大的人,就会流出眼泪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迎风流泪。“三九”以来,林先生经常感觉眼部有严重的异物感,开始,他以为是...

精品偏方 2025-10-29 0 2493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