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民谚释义 掌握“春捂秋冻”的分寸



民谚释义


春、秋二季,处于冬夏交替之间、阴阳变化之际,属于阴阳转化的过渡季节:春季,气候乍寒乍暖,阳已升而阴未消;秋天,昼热夜凉,阳始退而阴渐长。此时,如果人的机体调节功能适应了这种变化,就不发生或很少发生疾病;反之,就要生病或引起疾病流行。从人类生活的实践看,中医学的认识是非常正确的,对人类的健康生存具有关键性意义。


掌握“春捂秋冻”的分寸


中医学以阴阳为刚来认识人体,是把人作为大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来对待的。人与天地相应,因此,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无不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息息相应、休戚相关。《黄帝内经》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化作矣。”就是说,是阴阳的运动、变化,促成了气候的寒、凉、温、热,季节的春、夏、秋、冬。


“春捂秋冻”毕竟是一种季节性的防范措施,不能用机械的方法去理解它。“春捂”是有时间性的,总不能穿着棉衣总不脱;“秋冻”要有耐冻的措施,总不能冻得浑身颤抖还不加御寒之物。近些年来,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频繁出没在人类生活的周围,过去少见的“暖冬”“暖(热)春”“倒春寒”现象让人们防不胜防,甚至给人一种始料不及的感觉。所以,在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时,一定要掌握好分寸。


还要说明的是,一年四季是互相联系着的,并不能机械分开,春、夏、秋、冬只是人们为了便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为划分的。许多疾病的发生,不仅是有联系的,而且是多因素的。有些病可能是季节性的,有些病则可能是与上个季节相联系的,如有些春天的病就源于冬天,有些秋天的病是夏天造成的。所以,“春捂秋冻”不是万能的法则,必须注意饮食起居和必要的药物调节,加强四季保健,通过增强人体正气的综合手段,达到保持机体健康的目的。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6246.html

相关推荐

吃梨改善秋燥 润肺止咳

秋风又有“贼风”之称,会在人们精神意识放松的时候侵入人体,并给健康造成不利。应对急劲的秋风关键在于睡觉时要关好窗户,防止风邪侵入人体。中...

精品偏方 2025-10-25 0 2114

秋季养生“润燥”以润燥生津为先

秋季最伤人的邪气是“燥气”。内经认为:肺居胸中,为五脏之华盖,主诸气,司呼吸,开窍于鼻。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相结合,化生为元气...

养生秘方 2025-10-23 0 1949

高血压的分型食疗

中医认为,人体健康最根本在于阴平阳秘、气血调和。高血压的病机就是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逆乱。气血逆乱的主要原因则是长期高压力状态或突然的精神刺激以及疲劳、食用...

精品偏方 2025-10-20 0 2606

金匮肾气丸衍化方临床分型应用

金匮肾气丸原方干地黄八两,山茱萸、山药各四两,泽泻,状苓、牡丹皮各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以上八味末之,炼蜜为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方中附子、桂枝...

秘方方剂 2025-10-12 0 1717

秋吃中药 有啥讲究

秋季已到,一些人认为,在本就容易出现上火、燥热的节气里,吃中药是不是会加重“上火”?秋季能服用进补的药物么?适合秋季养生的中药有哪些?燥...

养生秘方 2025-10-06 0 1732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