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病则口中之味随各经而异



“口者,脾之窍也,能知五谷之味。又诸经皆会于口,病则口中之味随各经而异。”口内症状,一般实证多于虚证,热证多于寒证。又因口内津液,通于五脏,故脏气偏胜,便有不同味觉反应于口,口中味觉异常,常常是辨证的依据和参考。近代名医秦伯未在《中医临证备要》一书中对口证叙述甚详,可供临证参考应用,学习归纳如下。


口苦——胆热、心热、肝热证常见口苦。《内经》称为“胆瘅”。如说:“此人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为之苦。”又说:“肝气热则胆泄口苦……”宜龙胆泻肝汤,方书曰:“心热则口苦,或生疮”,宜凉膈散、泻心汤。总之,口苦一内热多见,偏于肝胆二经。一般不作为主证治疗,热泻则口苦自除。现今临床胆汁反流相关性疾病中多伴见口苦一症。


口甘——口内常觉味甜,饮白开水也甜,系脾经湿热,《内经》称之为“脾瘅”,并谓“治之以兰”。兰草即佩兰,取其芳香清化。前人认为:“盖瘅者,热也,宜泻黄散、三黄汤”治之。故经常口甘味甜,以清热化湿为主,从脾论治。


口酸——口中常有酸味,并非泛酸口苦所致。方书云:“肝热则口酸,肝乘脾亦口酸,宜小柴胡汤加龙胆草、青皮,甚者当归龙荟丸。”


口咸——秦伯未曰:“肾热则口咸,宜滋肾丸”,口中终有咸味,饮白水也咸,常属肾中虚火,当滋阴清热,引火归原。现多选用六味地黄丸,或酌加知母、黄柏、肉桂等品。


口辣——口中有辛辣味,或舌上有麻辣感,皆属肺热。古人云:“肺热则口辛,宜甘桔汤、泻白散。甚而喉腥者,宜加减泻白散。”故以桑白皮、桔梗、地骨皮、黄芩、麦冬、五味子、知母、甘草等清泄肺热。


口淡——口淡无味,纳谷不馨。外感引起的,以祛邪为主;内伤多有脾胃虚弱或病后运化不健的,以调运中焦、健脾和胃为治。一般不作为主症,若胃虚夹有湿浊,恶心泛泛,可于主方中加入芳香和中之品。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6029.html

相关推荐

弘扬大医精诚精神 智能化基层中医馆

1月29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安全和保密工作培训班,邀请国家保密局、北京市公安局专家分别就保密、安全工作进行专题授课。国家保密局秘书行政司副司长崔晓东介绍了当...

养生秘方 2025-09-12 0 931

中药零食选对才养生

专家指出:“虽然‘中药零食’里药物的含量并不高.但也要根据自己的体质特性选择.否则可能适得其反。”那么.如何选择...

养生秘方 2025-09-12 0 677

口腔“上火”中药防治方

当你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流鼻血以及口干舌痛、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及舌尖糜烂、烂嘴角等症状时,很显然你“上火”了。  &ldq...

养生秘方 2025-09-12 0 1407

中医治疗眶上神经痛

眶上神经为额神经较大的终末支,伴眶上动脉由眶上切迹离开眼眶,在眶内分成内外支,又彼此吻合,支配额部上睑及结膜,所以眶上神经痛,局部不红肿,疼痛重点在眶上缘,常伴...

秘方方剂 2025-09-12 0 818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