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疰夏”是中医特有的病名



吴女士的孩子今年3岁多了,平时身体都还不错,可今年入夏后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天只要气温稍高就会发烧,体温多为37℃-38℃左右,发烧时精神、食欲尚可,时有干呕。吴女士曾带他到医院检查过多次,最近被医生告知,这很可能是“疰夏”。





“疰夏”是中医特有的病名,是一种季节性病症,主要是因为素体虚弱,而又复感暑热之气引起,又被称为苦夏、注夏,以乏力倦怠、恶心胸闷、失眠多梦、眩晕心烦、多汗纳呆、持续低热等为临床特征,部分女性还会伴有月经不调、白带增多、腰酸、浮肿等症状,是一种夏季常见病。





疰夏多发于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小孩,女性发病率大大高于男性。这些患者去医院检查往往也查不出什么毛病,一旦气温凉爽或到了秋天,这些症状就会自行改善,可不药而愈,但部分患者到了来年夏天,照样会复发。一旦出现疰夏症状,还是应积极治疗,因为疰夏常常为中暑的先兆,若进一步发展可致中暑。





民间预防疰夏有很多习俗,大多与“吃”有关,一般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立夏”开始,如“立夏之日吃茶叶蛋”;第二阶段则从“夏至”开始,如《仪征岁时记》中记载道:“夏至节,人家研豌豆粉,拦蔗霜为糕,馈送亲戚,杂以桃杏花红各果品,谓食之不疰夏”。





疰夏常见的证型有两种,一是气阴两亏型,症见神疲倦怠、乏力嗜睡、眩晕多汗、心烦口渴、纳呆体瘦,舌胖有齿痕,苔薄,脉细弱。治宜清暑益气养阴,方用清暑益气汤加五味子、白芍等;第二种是暑湿困脾型,症见神疲倦怠、乏力嗜睡、脘闷纳少,口淡恶心,便溏,苔腻,脉濡。治宜清暑化湿,方用藿朴夏苓汤合六一散。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推拿科副主任医师


王光安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5540.html

相关推荐

老年性痴呆中医药治疗或有优势

●2010年全球有3560万痴呆患者,预计2050年将超过1.15亿。其中最常见的痴呆类型是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性痴呆,约占痴呆病例的60%~70%。中国现已成...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2328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绿豆

采访专家 西安市第五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主任 胡心愿炎炎夏日,要问哪种食物是人们餐桌上的最爱,绿豆一定得票率很高,绿豆汤、绿豆稀饭等成为很多家庭晚餐的首选食物之一...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1362

《走好中医科普路》读后感

著名中医科普作家马有度说:“中医药事业的腾飞,必须要有坚强的两翼,一翼是科学研究,一翼是科学普及。”最近,读了马有度、马烈光、宁蔚夏、海...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1861

中医“久视伤血”

京剧大师梅兰芳初入梨园拜师学艺时,师父说他目光无神,他就坚持跟踪观看林间飞鸟,又养鸟、放鸽子,最终使眼睛的神经肌肉得到锻炼,双目顾盼生辉,成为一代宗师。  有人...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904

头面部疾病找“合谷穴”

《四总穴歌》里说“面口合谷收”,就是指人体面部及口部的疾病都可以找合谷穴治疗,《玉龙歌》也有“头面纵有诸般症,一针合谷效通神...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1367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