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疰夏”是中医特有的病名



吴女士的孩子今年3岁多了,平时身体都还不错,可今年入夏后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天只要气温稍高就会发烧,体温多为37℃-38℃左右,发烧时精神、食欲尚可,时有干呕。吴女士曾带他到医院检查过多次,最近被医生告知,这很可能是“疰夏”。





“疰夏”是中医特有的病名,是一种季节性病症,主要是因为素体虚弱,而又复感暑热之气引起,又被称为苦夏、注夏,以乏力倦怠、恶心胸闷、失眠多梦、眩晕心烦、多汗纳呆、持续低热等为临床特征,部分女性还会伴有月经不调、白带增多、腰酸、浮肿等症状,是一种夏季常见病。





疰夏多发于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小孩,女性发病率大大高于男性。这些患者去医院检查往往也查不出什么毛病,一旦气温凉爽或到了秋天,这些症状就会自行改善,可不药而愈,但部分患者到了来年夏天,照样会复发。一旦出现疰夏症状,还是应积极治疗,因为疰夏常常为中暑的先兆,若进一步发展可致中暑。





民间预防疰夏有很多习俗,大多与“吃”有关,一般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立夏”开始,如“立夏之日吃茶叶蛋”;第二阶段则从“夏至”开始,如《仪征岁时记》中记载道:“夏至节,人家研豌豆粉,拦蔗霜为糕,馈送亲戚,杂以桃杏花红各果品,谓食之不疰夏”。





疰夏常见的证型有两种,一是气阴两亏型,症见神疲倦怠、乏力嗜睡、眩晕多汗、心烦口渴、纳呆体瘦,舌胖有齿痕,苔薄,脉细弱。治宜清暑益气养阴,方用清暑益气汤加五味子、白芍等;第二种是暑湿困脾型,症见神疲倦怠、乏力嗜睡、脘闷纳少,口淡恶心,便溏,苔腻,脉濡。治宜清暑化湿,方用藿朴夏苓汤合六一散。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推拿科副主任医师


王光安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5540.html

相关推荐

枸杞子煎(《外台》卷十七引《张文仲方》。)治疗万病,并妇人久无子,冷病。枸杞子煎(《外台》卷十七引《张文仲方》。)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枸杞子煎(《外台》卷十七引《张文仲方》。)的秘方制作方法,枸杞子煎(《外台》卷十七引《张文仲方》。)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万病,并妇人久无子,冷病。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枸杞...

VIP秘方 2025-09-10 0 880

谷雨前后防三病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节前后,各地气温开始回升,降雨增多,而且常常出现多变天气。祖国医学认为,谷雨前后,肝旺脾衰,人体消化功能处于...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915

金声散治疗癞病。金声散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金声散的秘方制作方法,金声散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癞病。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金声散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大黄8分,荞麦粉5分。 炮制...

VIP秘方 2025-09-10 0 149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