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临床用药掌握用药剂量

  正确使用中医处方剂量是临床疗效的重要保证,故有“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之论。妇人更有经孕、产、乳之生理特点,临床用药掌握用药剂量尤为重要。笔者从事中医临床40余载,处方用药剂量常从以下方面思之。

  因病而异

  药物的剂量常因新病、久病、急性病、慢性病等而有区别,妇科病用药更是如此。一般情况下,新病、急病因其邪气盛,正气未衰,病情单纯,治疗之时,用药宜量大,以直达病所。年老体虚、久病患者,其体虚症情复杂,用药剂量宜小,过重则易伤正气,使病情加重,对于妇人之病更应重视。

  妇人所患经、带、胎、产杂病,调经用药以调养为主,月经失调,经量多少,或有痛经,或伴随他症,治疗之时养血为先,剂量当大,如当归、炒白芍、生熟地、党参、焦白术、生黄芪之类。若以调为治,或理气或活血,则剂量不宜过大,如柴胡、香附、木香、丹参、红花、桃仁、青皮、枳壳、乌药等品。

  但若遇痛经块下,经血不畅,可加重活血止痛之品,如桃仁、元胡、川玉金,丹皮之类。调经用温经之法,桂、附、吴茱萸量不宜过大。清热调经,用苦寒之品,黄连、黄芩、栀子、黄柏之药,不可量大,否则热去易伤阳气,成为坏病。

  带下病,脾虚为本,湿盛为标,故健脾祛湿宜量大力专,如炒山药、白术、炒芡实、车前子等品。临床若见带下夹热、湿热蕴结,带下色黄有味,全为湿热交织,当清热利湿解表,苦寒之品当与健脾祛湿之品合用,但剂量不宜过大,以免重伤阳气,寒生于内,则带下难愈。若见寒湿为患,带下清冷缠绵难愈,宜用桂附,量不宜大。赤带下可加少量引血归经止血之品,青带则稍佐以舒肝之品。

  妊娠之际,治当补脾肾,以固胎之属,补脾肾之品可量偏大。如山茱萸、杜仲、寄生、菟丝子、熟地等品,量大无忧。清热养阴之剂,量也可偏大,如玄参、麦冬、生地、黄芩等。除此而外,量皆宜小,中病即止,免伤胎元。

  产后之时,多虚多瘀,生化汤中,重在归芎、益母草、红花、桃仁、姜炭适量为宜。产后体虚当补气血,补气血药量大无虑,如当归、黄芪、党参、白术,配伍必视脾胃情况,不可腻而伤脾。产后诸症用药宜平和,均不可量大。药过病所,必伤上气,不可不知。

  因人而异

  青壮年,体质强者,多为实证,病情单纯,用药量宜大,以图直达病所,则祛病神速。《圣济总录》云:凡服药多少,要与病人气血相依,益人之禀,受有强弱,又贵贱苦乐,所养不同,岂可以一概而论,况病人有新久之异,尤在临床时意裁之,故诸富贵人骤病,或少壮肌肤致密与受病日浅者,病势全轻,用药宜多,诸久病之人,气形羸弱或腠理开疏者,用药宜少。这个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因药性而异

  药物的质地有轻重,性能有平和竣烈之异,对药轻之花叶类,如菊花、桑叶、薄荷、通草、竹如、灯心草等药用量宜轻。药质重之矿物类,或药之根、果实,如石膏、代赭石、牡蛎、鳖甲、龙骨、龟板、熟地、白芍、杏仁等品,用量宜重。药性平和,如山药、扁豆、茯苓、麦冬、花粉,用量可大。而对峻烈之品,如乌头、附子、朱砂、冰片、木香、砂仁等,用量宜小。

  因炮制而异

  药物经不同方法炮制,会有多种多样的变化,有的炮制后质地变轻了,用量宜小,如炮姜、阿胶珠、炮山甲等。有的经炮制后质地变重了,剂量应稍大,如熟地、炙甘草、枇杷叶、炙麻黄等。有的炮制后,药性增强了,用量宜减少,如元胡、姜半夏、酒当归。有的炮制后毒性或药性减小了用量可加大,如法半夏、制附子、制南星、熟大黄等。

  此外,临床用药,应重视处方配伍原则,古人有“君、臣、佐、使”比喻。配伍时,君药剂量应重,臣药次之,佐药应小,使药最小。古人有“使药不过钱”的说法。只有剂量适当,有主有次,才能收到明显效果。

  总之,用药剂量应注意多方面的因素,其常随临床症状而变化,这才是中医辨证施治精华之体现。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5164.html

相关推荐

中药验方治骨髓瘤腹胀腹痛

临床上常遇到虚实夹杂的病人,分清虚实是辨证的关键一步,否则犯下虚虚实实之戒,不但无功,反而加重病情。  2010年12月笔者接诊一患者,女,51岁,患多发性骨髓...

秘方方剂 2025-10-26 0 2075

防治痱子 中药内服外洗

痱子又称“汗疹”,多由于外界温度高、湿度大,汗液不能及时排出,致使汗管扩张、破裂及细菌繁殖而形成。下面介绍几种方法,对预防痱子都有较好效...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2824

治足跟痛 中药鞋垫制方

具体方法:取吴茱萸、五味子、花椒各10克(此为单足跟痛的药量,如双足跟痛的药量需加倍),共捣成粗末,平摊于洗净的鞋垫之足跟部位,以致密布料覆盖,周边缝严。将鞋垫...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1722

常用于治疗咳嗽的传统中成药

中医把咳嗽分为外感咳嗽与内感咳嗽,常用的止咳中成药也就那么十来种。只要能够做到对证选药,就能取得良好效果。下面,介绍一些常用于治疗咳嗽的传统中成药。止嗽丸具有解...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2172

药补三告诫 药补常用四法

药补既是一种保健方法,也是一种治病手段,主要适用于出现各种虚弱症状的疾病患者和因身体虚弱而采用食补未能奏效的亚健康人群。药补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应症,关键在于因人...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1588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