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中医诊治疾病为什么要讲究辨证论治呢?





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讲究辨证论治,这是中医学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到底什么是辨证论治?中医诊治疾病为什么要讲究辨证论治呢?





辨证是论治的前提





辨是辨别、辨认,证是证候,即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证”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出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辨证,就是将望、闻、问、切这“四诊”所收集到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等情况,概括为某证。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感冒后主要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等,从这些症状可以看出这个病人患的是“风寒感冒”,证属“寒”,治疗只能用一些散寒解表的药物,如麻黄、荆芥、防风、紫苏叶等,而不能用清热解表的药,否则只会加重病情。





因此,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没有正确的辨证就无法准确地给予治疗。





论治是辨证的目的





“辨证”后,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了,也就是“论治”。因此,论治是具体的治疗过程,也是辨证的目的。同样以上述病案为例,患者出现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等症状,根据这些表现,医生判断此患者为“风寒感冒”,给与了具有解表散寒功效的“感冒清热颗粒”。





在这个完整的辨证论治过程中,医生通过一系列的症状,结合四诊的结果判断患者的“证”是“外感风寒”,给予感冒清热颗粒则是“论治”。从中我们还不难发现,“症”和“证”是有区别的,症是疾病表现出的症状(畏寒怕冷、头疼发热、流清水鼻涕),证则是疾病类型(外感风寒)。





简单来说,辨证是认识疾病的过程,而论治是治疗疾病的过程。所以,辨证是论治的前提,论治是辨证的目的,这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辨证论治”辩证看





很多人容易把“辨证”错写成“辩证”。我们常说的“辩证”是一个哲学名词,意思是要合乎辩证法,要用对立统一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和方法看问题。这显然和中医名词的“辨证”是有区别的。





不过,在辨证的过程中,也会涉及到辩证法的相关内容。例如,一种病在不同的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证,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却可能出现类似的证。这就要求我们辩证地看待“病”和“证”的关系,具体来说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两种情况。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反应的不同,或是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反映出不同的病机和证候,其治疗方法存在差异。比如同样是感冒,可以辨为风寒、风热、暑湿等不同的证候,治疗时就分别采用祛风散寒、疏风清热、清暑化湿等方法。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如果出现类似的证候或病机,就可以采用相似的方法治疗。比如久泻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等不同疾病,如果均表现出“中气下陷证”,就都可以采用升提中气法来治疗。





由此可见,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主要是将重点放在“证”的区别上,通过辨证而进一步认识疾病,证同治也同,证异治也异。





李艳鸣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4837.html

相关推荐

蒲公英、川牛膝治麦粒肿

蒲公英60克,川牛膝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内服,二煎趁热先熏后洗患眼,每次20-30分钟,一般1-3剂可愈。蒲公英味苦、甘,性寒,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的...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2157

《走好中医科普路》读后感

著名中医科普作家马有度说:“中医药事业的腾飞,必须要有坚强的两翼,一翼是科学研究,一翼是科学普及。”最近,读了马有度、马烈光、宁蔚夏、海...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1861

张仲景“二十五味儿茶丸”治痛风

尿酸平稳、关节不痛、能吃肉喝酒,痛风永不复发,这是痛风患者的迫切希望。但是目前治疗上常常陷入“吃药见效,不吃药复发”的怪圈。其实,早在一...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1850

黄耆丸治疗虚劳。黄耆丸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黄耆丸的秘方制作方法,黄耆丸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虚劳。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黄耆丸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黄耆3分,鹿茸3分,茯苓3分...

VIP秘方 2025-10-27 0 2170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