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也说: “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病安从来。”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无论何时都精神内守、淡定从容,疾病又从何而来呢?古人认为,人的精神活动与脏腑密切相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 “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肾“在志为恐”。
中医认为.情志活动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而情志变化反过来也会对脏腑功能造成影响。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变化.在正常情况下,不会使人致病。但是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承受范围.就会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又称 “内伤七情”。因此,养生中要注重调摄精神情志,力求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宁元方)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