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阳明病亦有蓄水证

•阳明经表风寒邪气过经入腑结于阳明胃,使阳明胃不能正常游溢精气而寒水互结,从而形成阳明蓄水证。
•小便的利与数即明确揭示了水蓄部位的不同:太阳蓄水证小便不利;阳明蓄水证小便数而大便鞕。
•五苓散可改善机体气化功能,兼以健脾胃生津液,利水湿助化源,对于腔隙性停水有明显疗效。
《伤寒论》第71~74条叙述的是五苓散证,对于该证,普遍认为其为太阳经之腑膀胱气化失常所致的太阳蓄水证。事实上,不仅太阳有蓄水证,阳明病亦有蓄水证,除水蓄部位不同外,症状表现与太阳蓄水均有很多相同之处。兹对阳明蓄水的病因、病理、症状、治疗以及用方进行发掘和分析,并与太阳蓄水进行比较,以期拓展六经病的内容。
阳明蓄水证发掘
《伤寒论》第244条云:“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患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一开始是风寒表虚证,但因医者误下,所以形成了“但心下痞”的痞证。若未经误下,病人的发热、恶寒、汗出等表证却消失,反而出现了口渴,“此转属阳明也”。
从口渴、转属阳明的叙述来看,一般情况下,很容易被看作是阳明实热证。然而,虽然有口渴,但从后续的转归来看,显然不是阳明实热证,而是阳明经表风寒邪气过经入腑结于阳明胃,使阳明胃不能正常游溢精气而寒水互结,从而形成阳明蓄水证。
此时,虽然蓄水在阳明胃,但也影响到了整体的气津互化功能,从而出现津不化气和气不化津两种病理状态。
津不化气。正常的生理津液变成水湿,水湿从小便排出,小便数多者,大肠反而干燥,故“大便鞕”;因并非是邪热伤津而形成的燥屎,故“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与阳明腑实燥屎內结的腹痛、潮热、谵语等截然不同。
气不化津。水湿不能形成生理需要的津液,脏腑组织器官缺乏津液的濡润,病人就会渴欲饮水。因寒水互结于阳明胃,胃游溢精气的功能失常,对水的消化吸收功能减弱,故即便是口渴,也不能大量饮水,只能是一点点的喝,以暂时解渴。
究其根本,还是要祛除胃中的风寒邪气,恢复胃游溢精气之功能,故原文指出:“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五苓散中,桂枝可发散风寒邪气,配白术、茯苓化气,猪苓、泽泻行水,既散邪气,又助气化,且除蓄水,一方而标本、因果同治,故为治疗蓄水的的对妙方。
笔者经验,五苓散可改善机体气化功能,兼以健脾胃生津液,利水湿助化源,对于腔隙性停水有明显疗效。
太阳、阳明蓄水证比较
太阳蓄水与阳明蓄水虽同为津液代谢失常,但因其部位不同,故表现亦不尽相同。
临床表现 太阳蓄水是寒水互结于太阳之腑膀胱,直接影响膀胱气化,故除气不化津之口渴外,则以小便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阳明蓄水则系寒水蓄结在胃,故出现小便数而大便鞕的情况,且尤以胃中水停,气不化津的口渴为主要表现。
病因 太阳蓄水是太阳经表的风寒邪气随经入里,与足太阳之腑膀胱寒水互结。阳明蓄水则是太阳表寒过经而入足阳明之腑胃,寒气与饮邪互结于胃。
病位、症状 太阳蓄水与阳明蓄水皆有“渴欲饮水”之症,均为水气內结,气不化津所致。所不同的是,太阳蓄水证表邪未尽,故兼有发热、脉浮,水蓄膀胱故而小便不利;阳明蓄水则病本在胃,与膀胱无碍,故见小便数及因此而致的大便鞕——从小便的利与数即明确揭示了水蓄部位的不同。
治疗措施 尽管太阳蓄水与阳明蓄水的病因、病位和症状不同,但其病机均为寒水(饮)互结,机体气津互化停滞、水液代谢功能失常,故采用相同的治疗措施——口渴较轻者,均采用少少与饮水的治标之法;口渴较重者,则以化气、行水、生津的五苓散进行治疗。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4572.html

相关推荐

治疗外感咳嗽方法 典型病例体会

运用止嗽散加味治疗外感咳嗽,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治疗276例,其中男90例,女 186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7岁;病程最长8个月,最短5天,平均...

精品偏方 2025-10-30 0 1842

从肝论治胃病体会

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大凡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因七情失和,情志不畅所致者居多。病机多为肝气郁结,肝胃不和。病情反复发作,日久可导致脾胃虚弱,脾虚不能...

精品偏方 2025-10-30 0 3539

寒风“吹来”不少眼病

风一吹,很多人尤其是年纪大的人,就会流出眼泪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迎风流泪。“三九”以来,林先生经常感觉眼部有严重的异物感,开始,他以为是...

精品偏方 2025-10-29 0 2493

治疗妇科病 重视调理脾胃

王氏妇科治疗妇科病,重视调理脾胃。喜用四君、六君、补中益气汤之类。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水谷精微生化之源。“脾为中土,以溉四旁,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

精品偏方 2025-10-29 0 1667

口臭的毛病 黄连泡水可治

偏方名黄连泡水【食材】黄连5克,白糖20克。【方法】将黄连5克放入杯中,倒入开水100毫升,再加入20克白糖,拌匀冷后服用,每日两次。【外公问诊记】一次,妈妈的...

精品偏方 2025-10-28 0 2120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