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文化与标准化让中医药走得更远

罗马帝国曾经横跨欧亚非,但是在辉煌近千年后消亡了。希腊、希伯来国土面积极小,几度灭国,但是希腊的理性精神、希伯来的宗教精神至今闪烁着光辉,照耀着世界人民。中华文明也一样,几经北方民族入侵,最后化外民族都被同化,不管是希腊、希伯来的西方精神,还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他们之所以能跨越时间、空间成为主导我们思维、生活方式的规范,都有一个强大的向心力,让人们满心向往。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伟大瑰宝,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与各学科交叉,形成了一个个的中医大家,他们思想不尽相同,他们的遣方用药也很难一致:伤寒派喜欢偏于辛温,补土派喜欢兼顾脾胃,温病学派多用辛凉之品,但是他们都围绕一定的主题,为中医药的发展做了伟大的贡献。这个把观点各异,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甚至国度不同的人团结在一起的就是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与标准化的关系
何为中医药文化?从文化的定义引申开来,其实中医药文化就是在中医药界内不同流派、不同主体(病人与大夫)、不同地域的人共同遵守的准则,如“大医精诚”、“勤求古训、博采众长”、“不治已病治未病”等观念,以及共同的阴阳五行框架,与中国儒释道等诸子百家水乳交融的中医药理论,用药是共同遵守的准则,没有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就如刀耕火种时期的简单利用草药治疗疾病。从这个层面来说,中医药文化不仅升华了中医药,还以一定的方式形成强大的向心力,这也是中医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久弥新,不断焕发出生机的深层次的原因。
但是,中医药的传播需要一个操作层面的共同规范,中医药文化的不可或缺性不能没有一个载体,在思想层面形成一个共同的准则有利于中医药的团结一致,有利于中医药在发展和治病之时高瞻远瞩。在操作层面,我们也需要一个共同的行为指南,或者说标准,由行业内的专家总结、提炼某个学科的治病指南,经过反复地论证形成行业标准,对于初学者甚至临床医生都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
中医药的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也是我们几千年“自强不息”文化精神焕发光辉的关键时刻,我们不仅要有紧迫感,继承、创新中医药,也要在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大浪潮中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为中医药的的“世界化”做好准备,同时也不忘根本,在理论、实践中运用好中医药文化,无形中增强中医药的向心力。
助力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文化自然也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行者,但是文化的先行必不可少的需要一个载体。君不见,西方传教士在500年前就开始来中国传教,但是西方的思想一直得不到很好的传播,直到鸦片战争西方以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士大夫才发现我们在技术上不如别人。
可见一种文化需要载体,需要深入人们的生活,才能为人民所接受。东方文明的传播也一样,不能只靠教学、讲演,而是让人看见其优越性,让人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譬如近年来中国的崛起让西方世界为之一亮,很多西方人主动学习汉语,主动要了解中国,主动体验中国的生活方式。中医药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门技术,不管是疑难杂症的辨证论治,还是慢性病的防治以及一些重症、危症都有西医无法逾越的优点,如果让更多人体验到中医药为他们减轻病痛的疗效,无疑能让更多的人接受中医药,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当中华文化为世人所接受之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会远吗?(邓杨春)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2610.html

相关推荐

中风先兆证 平肝息风法

编者按:中风先兆证,系指中风发病前,病人间断出现的头晕、目眩、头疼、肢体麻木、肌肉?动,或一过性语言不利等前驱症状。清代医家王清任,在其所著《医林改错》一书中,...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960

中医治疗恶寒方

何某,男,38岁,于2010年6月就诊,以恶寒为主诉就诊。自述恶寒3年,尤以背部恶寒为甚,观其形体肥胖,面色白润,语音洪亮,但口中有秽浊之气。舌质暗红,舌下静脉...

秘方方剂 2025-09-11 0 910

小孩打呼噜怎么办?中医调护

孩子打呼噜,很多宝妈认为是孩子白天玩的太累了,夜里才会打呼噜,呼噜打的越响,就睡的越香。真的是这样吗?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王静称,睡觉打呼噜的现象比...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459

帕金森病 陕西名医治方

陕西名医治帕金森病(肝肾阴虚)方:处方:怀牛膝、生赭石各30克,生麦芽、茵陈、川楝子各6克,生龙骨、生牡蛎、生龟版、生白芍、玄参、天冬各15克,甘草4.5克用法...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1029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