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借鉴“解释学” 回归原创思维

  针灸理论重视“神”

  很多人认为针灸经络理论比较玄妙,近代一直存在着因其玄妙而否定其合理性的倾向。现在看来,应该改变这种认知思维方式,代之以能够认识并把握其玄妙性质和特点的认知方式。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小针之要,易陈而难人,粗守形,上守神。”说明我们要把握针灸理论,关键在于对“神”的认识。可以说,针灸之妙也是来自于“神”。推而论之,整个中医药学的理论也是以“神”为中心建构起来的。但在我们的教育中,一般对“神”是讳言莫深的,因为一旦论起来不太容易讲清楚,会被认为不讲科学。其实这种误会和担心来自于传统与现代的隔阂,而其根本则在于科学与人文的隔阂及其分裂。

  自近代科学兴起以来,西方社会长达几百年的科学与宗教的冲突,直到近年才有所缓和,其原因是科学的发展不得不面对如何接受价值的判断。现在来看,文化及其价值的多元化本来是常态,而在科学处于强势的时候,常态被破坏,并且被代之以科学价值一元化。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科学本身也日益呈现多样化,只是对一般大众来说,要接受这种变化尚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期。而在此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总结西方科学与宗教从冲突到和平相处的历史经验,使之促进中医药学的现代发展。

  “神学解释学”的启示

  从学术发展的角度来看,“神学解释学”(亦译为“神学诠释学”)的创立直接与科学对宗教的挑战有关,这门研究神学语言和理解问题的学科源于基督教传统教义阐释、圣经评断和解经学,其现代体系的建立则充分吸收了现代语义哲学、美学、历史学和哲学解释学的基础成果,其基本目标是探索人类语言的本质问题,促进对上帝话语的能动而有效的理解,使信仰观念及神学理论保持活力。对我们中医药界来说,“神学解释学”能够带来的启示在于,要增强中医药理论的现代解释能力,不一定非要通过科学实证,还有另外一条道路可走,即建立面向现代的以人文社会科学为基础的自身理论解释体系。事实上,解释也是创新,而且是基于原创思维的创新。那么,这种创新方式为什么要经过解释而不是实证?

  很多人曾经认为,中医药学理论体系采取相对原始的语言方式进行描述,其原因在于当时科学的不发达。那么也可以反问,我们今天已经处在科学发达的时代,应用科学式的表述方式,能否构建出类似的理论体系?近年来,很多学者尝试这样做,但是成功者甚少。

  另外,也有不少学者提出中医理论的重建问题,虽然仍在努力,但是工作量甚为巨大,其中难以克服的困难在于找不到串起“颗颗珍珠”的“金线”。从中医理论上看,这条“金线”实际上就是宇宙自然化生的那条“生生不息”的“道路”。按照《老子》的论述,这条“道路”“玄之又玄”,是“众妙之门”。但在《老子》之前,当时的人们认为“众妙”是由“天神”来化生并主宰的,所谓“天外有天”。在《黄帝内经》之中,我们还能隐然看到这种印迹,但其在本质上已经得到成熟的人文精神的理性化提升,并表现出用词虽同,但其意义已经规律化的特征,亦即“道理”。因此,我们可以说,包括针灸理论在内的中医理论,其在性质上就是哲学的具体化。

  在西方,科学已经从哲学和宗教中分化出来,独立发展。但在我国,这种分化没有发生。很多人恨其没有发生,因此想方设法使中医科学化。但是现在看来,这样做的必要性尚待思考,因为在对终极问题的表述方面,科学理论至今为止并没有超越哲学、宗教和中医,当代理论也没有超越古代而有更好的解释。所以说,若要创新,毋宁返本,通过阐释讲出当代对古代理论的意会、认知和尊重。

  注疏式解释学中的哲学问题

  1998年,鉴于西方诠释学的发展及其取得的成就,我国著名哲学家汤一介先生提出了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的问题。我国学术界对此讨论很多,可惜对诠释学的创建至今尚未成体系,而以介绍国外诠释学的成果居多。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术界依然在讨论创建原则,没有对诠释学做到“得鱼忘筌”地创造性应用。事实上,诠释学对学术界的作用比较大,主要是通过对精神原则的阐释重建对精神的信仰,使得精神生活成为人生的基本追求。而信仰的建立则不一定要通过诠释学,民间的传承和传播方式也能够确立相应的信仰。从本质上看,诠释学也是精神哲学,而精神哲学的样态有多种,不一定就是西方式的诠释学。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一定斤斤计较于要创建诠释学,而是要借此发现,中国经典的注疏之源其实也是精神或其规律,注疏方式自有其合理性。因此可以说,注疏式解释学中的哲学问题就是如何看待精神的作用、价值,通过解释发挥传统精神的现实功能。对中医药界来说,解释学的基本作用就是促进我们回到中医药的理论源头。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0855.html

相关推荐

明目解郁泻火养生茶

眼睛干涩成了“电脑族”的通病。杞菊茶由枸杞子和菊花组成,别小看这两味中药,它们搭配起来治疗眼病至少有200年的历史。中医名方&ldquo...

养生秘方 2025-10-25 0 1452

马步桩功缓解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是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漫长,缠绵难愈。临床表现为易疲乏、腹胀、肝区疼痛、食欲减退、厌油腻等症状,并伴有肝肿大,检查可见肝功能异常等;部分病人伴有...

精品偏方 2025-10-21 0 1668

抓住中医养生学的主要特征

近年来,不断升温的中医养生热潮充分反映了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和了解中医养生常识的迫切需求,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与这些追求和愿望相背离的现象,如某些伪中医...

养生秘方 2025-10-21 0 1629

古代医学“儒家小道”

医生一直是白衣天使的象征,治病救人,妙手回春,在当今社会地位很高,备受尊敬。可在古代,医学一直被视为“儒家小道”,成不了大器,学医通常是...

养生秘方 2025-10-07 0 2521

中医援助马来西亚 德为基学为本文为养

应马来西亚卫生部邀请,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委派,上海市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首次对马来西亚派驻医疗专家,主要任务是为马来西亚沙巴...

养生秘方 2025-10-07 0 1643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