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六种病邪 是中医学最常见的外感病因

据《左传·昭公·昭公元年》记载,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医和视之,医和不仅毫不客气的给出了“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非鬼非食,惑以丧志。良臣将死,天命不佑”的论断,还提出“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的六气致病说。从远古时期的“鬼神致病观”到商周医和的“六气致病说”,开启了中医病因理论由蒙昧到理性的先河。道家提出“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观,强调万物是自然造化的结果,人应顺应自然,与天、地和谐统一。《内经》在继承诸子关于“天人合一”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气候致病理论,散在不同的篇章论述。直到宋代陈无择首次将使人致病的六气统称为六淫。六淫自此成为中医学病因理论的专门术语。
六淫是指自然界风、寒、 暑、 湿、 燥、 火六种气候特点,是六种病邪的统称,是中医学最常见的外感病因。
《伤寒论》以“伤寒”命名有其深刻的原理所在。在经方体系中,以外感病为例,一般病始于太阳,太阳病大体上有伤寒、中风两种。正常情况下,机体感受风或寒邪气后会做出应答,首先即升高体温杀灭病原微生物,即增加产热,减少散热。在减少散热方面,即使体表血管痉挛,汗腺关闭,成为一个标准的麻黄汤证,然而平素腠理疏松的人,筋膜收缩的能力弱,不能协同肌肉等收缩致使汗腺完全关闭,即形成桂枝汤证,而桂枝汤证亦被命名为太阳中风证。麻黄汤证汗腺关闭彻底,血管痉挛到位,称之为太阳伤寒证。
风是由太阳热辐射引起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由于人是恒温动物,在体表感受风的刺激时,会本能的使皮下毛细、微毛细血管痉挛,腺体关闭,致使散热减少从而保暖。中医学上将凡是引起血管痉挛及腺体闭塞的疾病皆称之风。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代,许多医家以“内风”立论,可谓中风病因学说上的一大转折。但究其根本,外风、内风在病理表现上皆为血管系统及腺体的改变,本质上并无区别。
对机体而言,涉及血管及腺体病变的情况不胜枚举,故中医学以风命名的疾病很多,如小儿肺风、急惊风,头风,肠风,风湿、风热、风痹、痛风乃至于脑血管病的中风。《黄帝内经》多次提及“风为百病之长”,由此可见一斑。唐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拿出“治诸风方”篇着重笔墨论述诸风致病,并给出续命汤诸方。对于内伤杂病,凡涉及血管及腺体病理改变的疾病,如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乃至于抑郁症,皆可在辨证论治的体系下进行祛风治疗,这是中医学基于机体对疾病应答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针对性治疗。
风寒往往相提并论,寒在机体的病理表现为大血管的痉挛。外寒因感受寒冷引起,内寒是没有感受寒冷而血管产生痉挛。内寒是由于有效血液循环的减少,细胞功能下降的虚证,故虚寒往往并存。临床上,虚寒证代表机体功能低下。(赵杰)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019.html

相关推荐

常用于治疗咳嗽的传统中成药

中医把咳嗽分为外感咳嗽与内感咳嗽,常用的止咳中成药也就那么十来种。只要能够做到对证选药,就能取得良好效果。下面,介绍一些常用于治疗咳嗽的传统中成药。止嗽丸具有解...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2172

张仲景巧除沈槐心病

东汉时期,南阳有个誉满全城的名医叫沈槐,由于年近六旬无子嗣,慢慢地忧虑成疾,从此也不去为病人诊治疾病了,整天闷闷不乐、神志恍惚。家人请遍当地名医,均不能减轻他的...

养生秘方 2025-10-25 0 1760

慢性肾病伴发发热 中医辨证方药

慢性肾病,尤其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患者,如果伴发发热,治疗较为棘手,而根据中医辨证理念,同病异治,处以不同的方药,均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案1朱某,男,...

精品偏方 2025-10-25 0 1901

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风采录

编者按: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至今已涵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07个县。普查队员们不畏工作艰难辛苦,将工作激情和感受通过咏赞百草、歌颂伙计、...

养生秘方 2025-10-25 0 1866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