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中医学对于脾脏的认识

中医学里五脏是心、肺、脾、肝、肾的合称。五脏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共同生理功能,同时又各有专司,并且与肢体官窍有着特殊的联系,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特殊系统,即藏象。
本讲我们开讲中医学对于脾脏的认识。 脾位于中焦,在横膈之下,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其生理功能上与口、唇、肌肉、四肢有一定联系。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络属于脾与胃,故脾与胃相为表里。《明堂五脏经》云:脾者,裨也,为言助胃气也。说明脾能帮助胃运化水谷精微物质,以供给人体营养。


脾主运化
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脾主运化的功能包括两方面,即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
(1)运化水谷。运化水谷,即是指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饮食入胃后的消化吸收,实际上是在胃和小肠内进行的,但必须依赖于脾的运化功能,才能把水谷化为精微,也依赖于脾的转输和散精作用,才能布散全身。
因此,脾主运化水谷的生理功能,实际上就是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转输作用。脾的这种功能强健,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为化生气、血、津液等提供充足的养料,才能使全身脏腑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所以前人有“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说法。如果脾的这种功能减退,就会引起消化,吸收和转输的障碍,发生腹胀、腹泻、食欲不振、倦怠消瘦和气血生化不足等病理变化。

(2)运化水液。运化水液,也称运化水湿,是指脾对体内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起着促进的作用,在肺、肾、三焦、膀胱的配合下,共同维持人体水液正常的代谢。这一过程,《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段文字作了概括。如果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减退,则可导致水湿潴留的各种病变,或凝聚而成痰饮,或流注肠道而成泄泻,或溢于肌肤而成水肿。
脾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两个方面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种功能失常可导致另一方面的功能失常,故在病理上常常互相影响。


脾主统血
统,是统摄,控制的意思。脾主统血,是说脾不但有生血的功能,也有统摄血液,使血液循行于脉道之中而不溢于脉道之外的作用。因为血的来源靠水谷精微物质,如果脾的功能旺盛,营养充足,不但血液生化有源,而且能统摄血液。脾统血的主要机理,实际上是气的固摄作用。

如果脾气虚衰,不仅生化血液不足,而且失去统摄的功能,那么血液将离开正常的轨道,便会出现血虚及各种出血病证,如因脾虚而引起的长期便血、崩漏、肌衄、鼻衄等,称为脾不统血。
脾主升清
所谓“升”,是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所谓“清”,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升清”,即是指脾能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并上输于肺,以营养全身。故说“脾气之升”。而上升的主要是精微物质,所以说“脾主升清”。脾之升清,是和胃之降浊相对而言,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脾升胃降形成了升清降浊的一对矛盾,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输布。
另一方面,脏腑之间的升降相因,协调平衡是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的重要因素。脾的升清功能正常,水谷精微等物质才能正常吸收和输布,气血充盛,人体始有生生之机。同时,脾气升发,又能使机体内脏不致下垂。如脾气不能升清则水谷不能运化,气血生化无源,可出现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腹胀、泄泻等症状。脾气下陷(又称中气下陷),则可见久泻脱肛;甚或内脏下垂等病证。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0158.html

相关推荐

舌苔厚腻不等于“上火”

35岁的季先生这段时间应酬比较多,大鱼大肉之余还过度饮酒,他早晨起床觉得自己口臭,照镜子后发现舌苔很厚。根据以前的经验,他认为自己是“上火&rdqu...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871

介绍中医分型辨治肥胖症的经验

肥胖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三酰甘油)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通常由于食物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的改变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体重过度增长,并引起人体病理生...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669

空调病防治中医妙方

近年来,空调越来越普及,在炎夏可为人们提供阴凉舒适的环境。但如果长期处在空调室内,会产生诸多不适,如头痛恶寒、咽喉不适、腰膝酸软、下肢寒冷、因倦乏力、失眠多梦、...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1311

中医政治学在美国产生的背景与实践

[作者简介] 吴宝林,医学博士,于90年代初期从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院来美国洛杉矶,在圣塔莫妮卡城市创立北京医疗中心。在美临床及教学26年。原美国加州中医公会会长。...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1157

胃炎胃脘痛中医秘方

侯某,男,34岁,2005年5月26日初诊。自诉胃脘疼痛一年半。现见胃痛,牵引右胁及脐周,伴胃脘胀,无泛酸,胸闷,咽喉不适,咽赤有滤泡,脉弦,苔白厚腻。胃镜提示...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1195

肥胖汗出症 健脾燥湿清利湿热

健脾燥湿 清利湿热本型患者多体型肥胖,且平日嗜食肥甘辛辣之物或有高脂血症,湿邪内蕴日久化热,湿热郁阻中焦,气机不畅,宣泄失常,内迫营阴而发为汗出。症见身重疲倦,...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1751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