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昌盛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利于医学人物的成长。“仕人达医”,儒医相通,许多有识青年弃儒从医,以济世救人为己任,且奋斗终生。据史料记载的旴江流域963位医家中,有800多位出自儒门。如明代南丰李梴,其兄李桥为明代进士,历任要职,李梴亦为邑庠生秀才,虽负奇才,但不慕荣利,超然物外,致力医学研究。有“医林状元”之称的金溪医家龚廷贤,勤于著书立说,一生著述极丰,著作近二十部,其中《寿世保元》梨枣再易,明清版本多达63种;《万病回春》在17世纪的百年之内,日本翻刻了18次,除其医学价值之外,与该著作的文化内涵不无关系。又如喻嘉言的《寓意草》,是一部中医著名的个人自订医案,书中以笔记体裁写成,可读性强,叙事娓娓动听,生动形象,既是一部中医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可供文学欣赏的美文,充分显示了喻嘉言深厚的文学修养。
出版业的兴旺是旴江文化的又一亮点。我国民间有“临川才子金溪书”之谚语,金溪浒湾镇曾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印书中心之一,其始于明代中期,盛于清代,全盛时有60余家书店堂号,从业人员多达3000余人,经史子集、戏曲话本、书法碑帖等均有刻版刊行。金溪浒湾镇印刷业的兴旺,也为旴江医著的刊行及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从而间接地促进了旴江医学的发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旴江医学植根于肥沃的文化土壤,熏陶于浓厚的文化环境。旴江医家大多出自“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儒医兼通人才,文化功底深厚,善于总结创新,著书立说。其医学作品的文学性,具有广泛的传播价值,使旴江医著迅速传播海内外,扩大旴江医学的影响。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