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王玉章:扶正祛邪相得益彰

中医学在治疗疾病时,所应用的法则为扶正与祛邪两大原则。疾病的发生与正气的虚弱和邪气的侵袭有着密切的关系,《灵枢.百病始生》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在治病防病过程中扶正与祛邪需要相须为用,祛邪不能离开扶正,扶正能够调动机体的积极因素,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而扶正不能忽视祛邪,因为祛邪能消除致病因素,邪正相争是疾病发生的基础。
王老反对治疗疾病时,一味运用大量活血化瘀峻剂和虫类药,而不去进行仔细地临床辨证辨析,认为这样会更加耗损正气,欲速不达。因此故再三强调,无论治疗什么病,须因人而异,审证求因,恰当地处置“驱邪”与“扶正”,方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例如烧伤的治疗中对于亡阴气脱型,王老主张输液为主配合口服益气养阴中药,防止休克发生。但本病毒热炽盛型为治疗关键,正气已虚,毒热内陷,病情传变常易化毒攻心,扰及神明。中药要以益气养阴为主,凉血解毒为辅,要防其毒气攻心、固护心包。用西洋参、莲子心、连翘心、绿豆衣、山栀子养阴益气护心药,防备火毒攻心,大剂量双花解毒,用赤芍、归尾等活血化瘀药可改善局部疮面血循环,以促进渗出物的吸收。通过扶正祛邪的配伍,王老认为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另一方面也可调动机体各脏腑功能,驱除病邪,直接或间接地达到抗感染的目的。
王老主张气血不和是酿成百病的基础,也是疮疡的主要病因。故气血的盛衰与疮疡的发生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常言“有诸内必形诸外”,不仅内科疾病需要扶正,外科疾病也需要补益气血、补益肝肾,调理脏腑等来扶正。内服通调脏腑与外用膏丹丸散相配,才是中医标本缓急之法,也是中医外科的治病原则。瘰疬的治疗中,王老认为“人体正气与邪气互为进退。正气越虚,邪气越盛,尤其像瘰疬这类缠绵痼疾,更须着意扶正。”在治疗气阴两虚证型病人时,王老从整体辨证,采用“扶正”与“祛邪”,既清热解毒,又养阴存津。若只单纯补益气血,然疮面仍有脓水外溢,余毒则未尽。因此不祛阴毒,疮面难以愈合。王老则采用标本兼治之法,祛邪之中寓扶正,既养阴益气,又清解阴毒。增加机体免疫力,促使疮面较快收敛愈合,发挥较好的协同作用。
在处理外科疾病中,我们常常忽视内因的作用,总是围绕驱邪为中心,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损伤和贻误。祛邪与扶正是调节人体内外、治疗疾病内外因的必然选择,是标本兼治的需要。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17712.html

相关推荐

补虚正气粥

【原料】 炙黄芪20克,党参1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工艺】 将黄芪、党参切片,用清水浸泡40分钟,按水煮提取法,提取黄芪、党参浓缩液、30毫升...

精品偏方 2025-10-28 0 1954

脑出血扶阳固脱并用

脑出血病情既见闭证,又见有脱证的表现,要以回阳为要,且扶阳固脱并用,方能转危为安。下面举例说明。  潭某,男,69岁,2007年11月2日初诊。患者左半身突然活...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2195

脾肾相助 补肾离不了健脾

脑为髓海,肾主藏精生髓。肾虚精髓不足,髓海失养而头脑空痛,眩晕耳鸣。肝肾同源,肾气虚者,往往肝血不足,肾阴亏者,易致肝阳上亢;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亏...

精品偏方 2025-10-24 0 2104

帝王求长生之法 在于养生调理补益增寿

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帝王都期望长生不老,寿享遐龄;炼丹长生之风曾颇为盛行。然观清宫脉案记载,笔者发现清代帝王求长生之法,不在炼丹,而在于养生调理、补益增寿。如日常...

养生秘方 2025-10-24 0 2977

大寒节气推荐药膳:扶阳汤

大寒,这个节气一听就比小寒厉害多了,好歹它是二十四节气里最后压轴出场的。既是压轴的,一出场就是虎虎生威,自带王者风范。你可能要问了,我怎么看不见大寒的王者风范呀...

养生秘方 2025-10-23 0 1754

正值夏季 吃姜正当时

【江湖上关于生姜的传说】1.相传杭州净慈寺曾经有一位老方丈,到了80多岁还一副童颜,身轻如燕,探究者络绎不绝。老方丈胡子一抿,眼睛一弯,咧开嘴哈哈大笑,透露出自...

养生秘方 2025-10-17 0 1609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