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六阳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
五输穴在色治法中的应用以“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为则,即按其五行属性以“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的原则进行选穴,再根据所选穴位五行属性所对应的颜色作用于此穴即可。如,辨证属肺经的虚证,则要“补其母”,肺在五行中属“金”,而“土”为“金”之母,故可选本经五输穴中属“土”的穴位,即输穴太渊;亦可以取其母经的本穴,即足太阴脾经的输穴太白,其相对应的颜色都为黄色,故肺经虚证可取黄色作用于太渊或太白穴。 经卦在中医色治疗法中的应用 1. 经卦与脏腑、颜色及五行的配属关系 我们可以把肚脐看作是一个后天八卦图,以脐蕊为中心将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分别按后天八卦图定下离、坎、震、兑、巽、艮、坤、乾8个方位。五行是“五分法”,经卦则为“八分法”是将世界万物按照经卦属性一分为八,那么颜色的分类就跟之前按五行属性划分的五色有所不同了。但在中国古文化中,自古就有八卦与五行之间关系的对应,即震巽属木,乾兑属金,艮坤属土,离属火,坎属水,故经卦所对应的颜色亦具有五行属性。见表3。 表3 颜色、六气、人体内外、经卦的五行归属
2. 经卦在中医色治疗法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经卦在色治法的临床应用中最为常用,其作用在脐部,疗效客观且不影响美观。它治疗疾病主要是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为治则,以五行生克制化理论为法,利用不同颜色作用在相应的方位进行补泻。其主要方法如下。 2.1 比合之法 比合之法分大比合和小比合两种,是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方法。所谓大比合就是本位之病取本病之位[5]130。在色治法中可理解为本位之病取本病之位的颜色。如肺系疾病的八卦本位是兑金,治疗时应取兑位,且要用兑位所对应的白色,此为大比合之法。所谓小比合就是本位之病取本病之表里关系位[5]130。在色治法中即本位之病可取其表里关系位所对应的颜色。如,在治疗肝病时,患者不但有肝郁的表现,且有胆怯易惊等症状,则可以在震位取其表里位——巽位所对应的颜色,即蓝色。无论大比合还是小比合之法,其临床作用都是平补平泻,作用较为和缓,使患者机体产生自我调节来平衡阴阳,治疗疾病的。 2.2 生我之法 生我之法为补法,适用于虚证,根据“虚则补其母”“生我则我强”的原则,利用五行生克制化理论,在本病之位取其母所对应的颜色,以起到生我则我强的作用。如肾精不足,可在坎位贴白色,即金生水而补肾水。 2.3 我生之法 我生之法为泻法,是根据“实则泻其子”“我生则我泻”的原则,利用中医五行理论,采用我生之法来减弱病势的方法,临床多用于实证。临床具体应用时,可在本病之位取其子所对应的颜色,以起到我生则我弱的作用。如,肺实证引起的咳喘,可以在兑金位用黑色,因黑色对应坎水,金生水,水为金之子,以黑色作用于兑金位,从而激活金生水的作用,以泻母行兑金的病势,兑金自然变弱。 2.4 克我之法 克我之法亦为抑法,适用于实证,采用抑法以“削其有余、抑其过亢”,在应用时,通过辨证在亢盛一行之位取其“所不胜行”所对应的颜色,以起到克我则我弱的作用。如,肝气犯胃、木旺乘土所致的恶心呕吐,可在震木位用白色,白色对应兑金,佐金平木,以平抑肝气,调和肝胃。 中医色治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可选用水彩笔或彩色胶贴作用在穴位或经卦所在的皮肤上(直径为1cm的圆面积或1cm×2cm的长方形面积大小),嘱咐患者保持穴位上的颜色二至三日,复诊时,再根据脉证决定是否改穴变色。中医色穴疗法选穴定位精练,安全有效且无不良反应,有“驱邪而不伤正”之效,省时省力,且治疗作用持续,作用较为和缓,广泛适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尤以轻、中度疾病为主,疗效显著,对于重症亦可配合使用,以达到加强、巩固疗效的作用。 验案举隅 患者某,女,68岁,2018年4月14日因睡眠欠佳2月余至广东省中医院针灸门诊就诊。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入睡困难,甚至彻夜难眠,并伴有偏头痛,患者平素思虑过多,性情急躁。患者现症见入睡困难,易醒,醒后难以入睡,每晚仅可睡2~3h,常于思虑琐事后出现偏头痛,近日来频发心慌,无胸闷胸痛,面无光泽,眶周发黑,舌尖红,苔白腻,脉沉弦,两尺脉弱,左寸部应指。西医诊断:失眠。中医诊断:不寐(心肾不交证);治则: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治疗及预后:离位贴棕黄色,乾位贴棕色,坎位贴白色,留2日。2018年4月16日复诊时,患者自诉近两日无心慌、头痛,睡眠较往日改善,睡眠时长较前增加1~2h,效佳。 按:四诊合参,患者睡眠欠佳乃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炽盛不能下交于肾所致,故治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为法。离位五行属火,棕黄色属土,取火生土而泻心火之意;乾位五行属金,棕色属土,取阴土生阳金之意;坎位五行属水,白色属金,取金生水之意,即土生金,金生水以补肾水之意。损其有余,补其不足以达水火既济。 结语 承岐黄之道,融易学之精,用天呈之色,疗众生之疾。中医色治疗法通过颜色与阴阳、五行、脏腑和经络之间的相关性,调动人体的气血阴阳,疏通经络以达到调理身体、祛病强身的效果。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色治疗法,不仅能给我们提供新的防治疾病思路,而且简便易用,能够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尤其为广大儿童患者带来了福音,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朴恩希,谢菁,贾春华.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初探中医五色理论.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9):2707-2709 [2]金炯球,王军.五行学说在针灸临床的应用.中国民间疗法,2004,12(5):11-12 [3]刘清国,胡玲.经络腧穴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32 [4]凌耀星.难经校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 [5] 齐永.脐针入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刘云 于涛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