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道家 道藏与中医

人们有时将道家和道教相混淆,实际上两者不是一回事,不能混为一谈。 道家与道教 道家是指先秦时期以老子和庄子为首的一个学术派别,而道教是指在中国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宗教之一。道教虽然以老子为教祖,但老子和庄子都不是宗教人士。
无论是道家还是道教对中医都曾有过较深刻的影响,但两者的作用和程度是有所不同的。
1 道家对中医的影响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姓李名耳,楚国人,其主要学术思想集于《道德经》。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所以道家又称为老庄学派。
《道德经》 他们崇尚自然,主张无为而治,提倡清心寡欲,在思想上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这种哲学观点和理论,对中医的养生学和预防医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思想 中医主张“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思想,就是部分吸收了道家天道自然观而发展起来的。
《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说明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的一切条件、运动和变化,都会直接间接地影响人体的改变,而人体自身的心理、生理、生化的节奏和变化,必须要适应外界环境的节奏和变化。这样人才能健康长寿。
清心寡欲——中医预防思想 道家提倡清心寡欲和中医的预防思想是一致的。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提到的“恬淡虚无”“志闲而少欲”等,或多或少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人处在社会中,要生活,要参加生产和社会活动。人还有七情六欲。因此,过分地劳心、劳神和劳力是罹患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中医提出,预防疾病必须思想上安定清静,不能贪欲妄想,精神须内守而不可耗散;意志安闲,少有欲望,心境安定,不过分劳累,同时配合药物、气功等,才能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些与道家提倡精神卫生和“虚静”“守一”等基本思想接近或一致。
静功摄生——中医气功 道家对中医气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老子《道德经》关于静功摄生的内容相当丰富。道家提出的虚静养生法,对后世气功各个派别,都有影响。道家认为柔弱能够战胜刚强,主张从“后天”返回“先天”。婴儿虽幼小柔弱,但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所以道家提出“复归于婴儿”。后世的“返婴术”和“返还功”以及练功中的两手握固,即“小儿拳”等,就是受到老子学说的影响。老子关于“虚静”的论述,也是后世气功入静的理论渊源。
返还功 庄子除了发展了老子的“养生”“虚静”等思想以外,又在《庄子·刻意》中创立了“熊经鸟申”的仿生体操和“吹昫呼吸”的吐纳行气法。后世的不少动功学派和调气学说,无不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或者受到庄子学说的种种影响的。
“熊经鸟申” 的仿生体操 2 道教对中医的影响 道教最初是由东汉末年张道陵倡导的“五斗米道”和张角“太平道”发展起来的。
道教三清像 道教发展历程 道教的经典是《太平清领书》,后来称为《太平经》。东晋时,葛洪撰写《抱朴子内篇》,系统地整理并改造了道术和道教,更多地运用老子的《道德经》阐明和解释道教教义。南北朝时,北魏的嵩山道士陆修静整理了三洞经书。这样,道教的形式才算最终完成。
《太平经》 草木医学研究 道教虽然推崇老子为教祖,却渊源于巫术,和秦汉方士一脉相承。道教徒相信有神仙,追求升天。《神农本草经》的部分内容,如某某药“久服轻身、不饥、神仙”等,显然受秦汉方士的影响。道教人士葛洪、陶弘景等悉心研究本草和医学,并为之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研究本草的另一目的是组织徒众,同时也是为了“服草木之药”以求“延年迟死”。
炼丹术——制药化学的前身 道教人士为了寻找“金丹”和“仙药”,长期从事炼丹的实践。葛洪的《抱朴子》和陶弘景的《合丹法式》都是重要的丹书。
中国的炼丹术是制药化学的前身,随着对炼丹术兴趣的增加,汞制剂获得广泛的应用,如《肘后备急方》中多种以猪油为润滑剂的水银软膏以及治疗疮疡溃破疮口坚硬的红升丹。还有《崔氏方》上记载的治疗痈疽、发背、疔毒的白降丹等等。这些都是方士和道教丹家的贡献。炼丹术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药物学的内容。
《肘后备急方》 当然,内服“仙丹”的人,真正“成仙”的未曾有过,由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汞中毒,而造成残废甚至丧生的人却不在少数。
《黄庭经》——气功与脏腑的论述 不仅道家,道教气功在中国也有着深远的影响,《黄庭经》是一部道教经典,其中有许多静功的理论和方法。
它包括《黄庭外景经》和《黄庭内景经》两部分。《黄庭外景经》为魏晋时人撰写。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曾手抄此书,它着重论述与静功密切相关的脏腑。《黄庭内景经》除了接续《黄庭外景经》外,比前者更充实和丰富了。
唐代道教气功的发展 唐代道士司马承祯撰有多种道教气功著作,如《修真秘旨》《天隐子养生书》《坐忘论》《服气精义论》等。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都曾把他召至京都。李隆基还让他在王屋山选块地基,造阳台观,赐其居住,并多次向他学习道术及养生方法。他对动、静功都有很高修养,并且对中医的经络、脏腑、气血等理论也十分熟悉。
唐代开始编纂的大型丛书《道藏》,辑录了许多道教和气功文献。据统计有关静功内丹术的文献有120余种,而且多数为道教气功。
——选自《杏林漫步曲》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13481.html

相关推荐

石中黄散治疗蛇伤。石中黄散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石中黄散的秘方制作方法,石中黄散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蛇伤。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石中黄散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槐花头、五倍子(去虫)...

VIP秘方 2025-09-11 0 395

参薷饮(《医部全录》卷二三二引《必用方》。)治疗霍乱吐利。参薷饮(《医部全录》卷二三二引《必用方》。)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参薷饮(《医部全录》卷二三二引《必用方》。)的秘方制作方法,参薷饮(《医部全录》卷二三二引《必用方》。)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霍乱吐利。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参薷饮(《医部全...

VIP秘方 2025-09-11 0 780

解酲汤治疗中酒。解酲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解酲汤的秘方制作方法,解酲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中酒。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解酲汤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白茯苓1钱半,白豆蔻仁5钱,...

VIP秘方 2025-09-11 0 162

跨国情谊背后的中医药魅力

初夏暖阳下,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弘医堂中医医院专家魏雅君教授翻开老照片,思绪飘到了千里之外的阿尔泰山。一张笑容满盈的照片里,一位哈萨克斯坦的女官员正在为她戴上一...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190

近代中医教育发展的脉络和特点考略

近代中医教育是中医药学发展过程的重要阶段,但其发展规律和特点缺少系统性、综合性研究。本研究采用史料挖掘、分析等多种方法,理清近代中医教育发展史的脉络,挖掘其在学...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136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