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国医大师李济仁家族的传承之道

现代中医药如何传承,怎么发展?从自身的传承之路来看,国医大师李济仁总结了四句话十六字:源于新安,立足国学,重视临床,走向科学。
李济仁垂髫病苦,又逢战乱,因缘拜师于新安“张一帖”第13代传人张根桂,立志以医道济人济世。张舜华先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世医第14代传人,2009年“张一帖”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济仁、张舜华双双入选国家非遗传承人,“国医双馨”一时传为美谈。而今,国医伉俪,同仁同德,杏林携手,从乡村郎中成长为国医大师,可谓橘井泉香,已逾65载。
国医大师李济仁家族的传承之道,用实际成就,诠释了现代中医的复兴之路。
源于新安
新安,即古徽州,这是一个曾被誉为“东南邹鲁”的地域,不仅孕育出了千年传袭不息的新安医学,其文风技艺,如徽剧、徽菜、徽墨、徽派建筑、程朱理学、江戴朴学等,至今也仍为人们所向往。国医大师李济仁家族治学的气质特征是徽州文化的一个缩影。
研究历史 新安医学沿袭千年,研究新安医学发展的历史,如同航海有了指航,入宅第有了门径一样,李济仁是“新安医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他潜心提炼新安医家诊治之特色规律,主编《大医精要——新安医学研究》等书。
勤于考证 李济仁对医学经典进行了大量的注释与解读,使之语简义明,如集新安医著之大成的鸿篇巨制《新安医籍丛刊》首次将历代新安医家著作进行校注整理,不失乾嘉新安考据学之遗风。
学贵精专 新安医家程钟龄曰:“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李济仁熔经方、时方、验方于一炉而精心化裁,针对世界性顽疾系统提出益肾填精、健脾和胃、养血舒筋等法,在痹症诊治上提出寒热辨治、气血并举、痹痿同治“三期疗法”、创立治疗冠心病的“归芎参芪麦味方”、治疗慢性乙肝的“乙肝转阴方”等效方验方,并总结出“强调服药时间,注重动静宜忌”“推崇数方并用,主张定时分服”等精辟论见。
“源于新安”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国医大师李济仁家族就是从新安一隅走出了群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二是国医大师李济仁家族的医学渊源、治学思想、传承思路皆源自新安文化这块厚重的土壤;三是国医大师李济仁家族的传承与发展没有忘本,他们守住了源头,这是一条活水,充满生机与活力。这个家族在杏林中走出了一条坦途,不仅得益于文化的熏陶,更离不开自身的砥砺蕴藉,但这条坦途仍然充满未知与坎坷,他们依旧养涵自牧、谦冲恒守。
立足国学
国医大师李济仁的长子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说:“国学者,人生之学也;国学者,修心之学也。国学者,中医之基础与源头也。”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质的部分。国学是中医学发生、发展的土壤,立足国学,就是要求中医人当以国学为思维内核,才能把握中医学的本质,从而做到真正的继承。然而近百年以来中医学面临深重危机,尤其是当今中医学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严峻挑战,很多人对中医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大力弘扬中医文化,不仅是振兴中医、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选择,而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要实现中医药学的伟大复兴,民族精神文化的复兴才是关键,国学提升人们精神的皈依感,使人们重塑中华民族的信仰、找到个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新安医学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文化又是中华三大显学之一。国医大师李济仁家族的传承首先就是立足于徽文化,拓展出更广袤的国学土壤,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重视临床
常谓“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中医是一种努力探索人体规律的学问。探索人体的基础是技术。“形而上”是“道”,是规律,需以客观事实加以说明,从客观事实中提取出更高的层次,即“形而上”的规律。中医药经历存废,但能传承至今,靠的就是临床疗效。
《聊斋志异》中有段话:“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宕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也”。李济仁与他的继承者们笃志如痴,术业精进,即使在教学与科研阶段也坚持临床门诊,他是“新安医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临床与理论并重是其从医的重要特色。医名远播、疗效精到,海内外慕名求诊者纷至沓来,对此,李济仁总是予以悉心诊治。繁忙的医、教、研之余,他甚至还为4000余位患者提供“无偿函诊服务”。
国医大师李济仁家族不仅重视临床的技术能力,还重视医德医风,崇德轻利,一心赴救,决然不会过取重索,终生守之而不失。忠恕待患,这是他们在医患交往的过程中秉承的原则,以为行医之鉴,“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恕。“廉、效”二字亦为临证所衷。他认为:为患者虑,当要周全,开出性价比高的药物才能实现医生的价值。
走向科学
理学大家新安人程颢曰:“人之为学,忌先立标准。若循循不已,自有所至矣”。该句意为追求学问,忌讳先确立学习的目标或结果,如果能做到循序渐进,自然会有长进。国医大师李济仁即如此勉励幼子李梢以现代科学手段研究中医,实现“中医现代化”将是以中医学为主体的多学科的协同攻关。
中医从一开始就没有走向机械、分析之路,而是采用横向的、有机的、整合的方法。中医认为,人不是个可以不断分割的东西,而是一个有机的、开放的系统。人体内小时空对应体外大时空,对应大宇宙的天时、物候、方位及万事万物。从整体、宏观、动态、联系上认知生命,是中医的强项,也无疑是生命科学的大方向。但也不能不看到中医不重量化、不重分析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生理病理上细节不清、结构不明、定量不够,诊断辨证上带有较大的“艺术性”、模糊性,理论框架的万能化甚至僵化等等,造成了中医发展的缓慢,造成了中医与现代科学的隔阂。中医理论最初形成时的开放性和内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以及显著的社会实践性特点,决定了中医的发展不能脱离现代科学体系,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而得到持续的发展。(杨永晖)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10532.html

相关推荐

中医“久视伤血”

京剧大师梅兰芳初入梨园拜师学艺时,师父说他目光无神,他就坚持跟踪观看林间飞鸟,又养鸟、放鸽子,最终使眼睛的神经肌肉得到锻炼,双目顾盼生辉,成为一代宗师。  有人...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903

中医养生素养要从儿童抓起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对于提高我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提高公民健康水平,...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2194

乳痈促进脓毒消散 中医外治方

外治方成脓期应及时切排引流,溃后除引流外,还应外敷清热解毒,收敛生肌中药,以促进脓收病愈。郁乳期及早使用外治方,可促进脓毒消散。1.中成药外治方①金黄散:金黄散...

精品偏方 2025-10-25 0 2208

中医药治疗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起病缓慢,反复发作,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不愈。其症状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大便溏稀,常伴有脓、血、黏液和阵发性腹痛。脾胃虚弱型:大便溏稀,肠鸣浮肿,饮...

精品偏方 2025-10-25 0 2116

全国名老中医治胃痛方

处方:柴胡6克,白芍、党参、 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各15克, 枳壳、黄芩、法半夏、鸡内金各10 克。加减:若疼痛较甚,加五灵脂 (包煎)、蒲黄(包煎)各12克...

精品偏方 2025-10-24 0 1463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