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标签

活血通络利窍醒脑 治头痛眩晕

王明杰,男,1943年出生,四川成都人。教授,第三、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担任泸州医学院中医系主任兼附属中医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理...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104

熊继柏治腹腔手术后大便不通医案

黄某,女,52岁,湖南省衡阳市人,是笔者应邀会诊的病例。  2001年6月16日初诊。某医院医生介绍病情:患者因患子宫癌,于2001年5月25日在该院做子宫切除...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172

化石通淋 输卵管结石治验一则

郝某,女,45岁, 2008年12月11日初诊。主诉腰腹部胀痛,伴血尿3年左右。在某医院经X线腹部摄片检查,诊断为右侧输卵管上段结石。近3年来经中、西药治疗,效...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925

保产无忧散并非胎产通用之方

保产无忧散,安胎、催生,善治一切胎产症,有“十三太保”方之称。其组成与剂量:当归4.5克,白芍4.5克,厚朴2.1克,川贝母3克,黄芪2...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440

治小儿习惯性便秘中药通便汤

便秘一症总由胃肠传导失常、津液不足所致。因为饮食入胃,经过脾的运化、吸收,剩下糟粕再经大肠传导而排出,故大便是否正常传导,必赖津液濡润和阳气的推动。  小儿&l...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703

家电长期不用应通通电

长期不用的家电开机时会发出“啪啪”的放电声,可能是由于空气中湿度过大,电器的表面和内部零件附着水汽,而产生的。因而平时不常用的家用电器,...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660

通过饮食对秋燥进行调治

木之为舟,无水不行,治燥之法,以润为贵。入秋后,可根据气候变化,按照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原则,通过饮食对秋燥进行调治,可适饮开水、淡茶、豆浆等饮料,并多进食含水...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663

燥湿通络 郑益民治疗血栓性静脉炎方

湖北名医治血栓性静脉炎(湿热阻滞)方处方:金银花、蒲公英各30克,苍术、黄柏、生地、赤芍、鸡血藤各lO克,泽泻8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清热...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991

乳痈立法方药 应通乳与回乳并举

乳痈是化脓性细菌侵入乳腺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多发于产后哺乳期妇女,以初产妇多见,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发病较急,可见乳房局部红、肿、热、痛。发于妊娠...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590

扶正祛邪通络治群发性神经疼

宋某,女,52岁,环卫工人,2015年3月7日初诊。胸胁、后背、腰膝等部位,电击样、针刺样疼痛半年,腰部有多个皮下结节,一触即疼,诸药不解,纳食差,舌尖红苔薄,...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695

通络防痔疮 艾灸长强穴

痔疮是发病率相当高的一种疾病,民间流传“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痔疮发作时,令人坐立难安,若遇开会与聚会,坐也...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159

荨麻疹已年余 加重半年 治法疏表通阳

脾虚气阻瘾疹案武某,男,38岁,2014年3月8日诊。患者自述患荨麻疹已年余,加重半年,多医诊治未效。现周身满布丘疹刺痒,昼轻夜重,纳呆,便溏不畅,手足凉。有失...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483

通瘀煎

方源明代《景岳全书》。组成当归尾、山楂、香附、乌药、青皮、泽泻、木香各9克,红花6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活血理气,祛瘀调经。主治气滞血瘀所致的月...

秘方方剂 2025-09-10 0 403

复方苍耳汤口服通利鼻窍

验方:苍耳子10克,细辛6克,辛夷15克,甘草10克,每日1付,水煎分2次服。2周1疗程。点按:本方由出自《济生方》卷五的“苍耳子散”化...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645

通脉治治心痹(风湿性心脏病)

孔明云,男,汉族,生于1952年,青海省名医、全国基层优秀名中医、青海省老中藏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自幼从师习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具有扎实...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915

老年瘙痒症 通过中医调理长期有效

气温下降,天气变干燥,医院皮肤科的诊室多了些中老年人的身影。他们普遍觉得皮肤发痒,而且是阵发性瘙痒,晚上尤为明显。刚开始的时候皮肤没有什么皮疹,瘙痒可能局限在一...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933

通鼻窍净脓涕内服偏方

双豆汤  材料绿豆15克,淡豆豉20克,防风15克,生甘草10克,石菖蒲15克,辛夷10克,细辛3克。  用法将上药水煎服。日服1剂。分早晚2次分服。  功效散...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415

温阳通便 食疗治阳虚

阳虚临床表现为: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青白,四肢不温,喜热畏寒,腹中冷痛,或腰脊冷重。舌淡,苔白润,脉沉迟。以下食疗方可温阳润肠。    杏仁当归炖...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