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南阳医圣祠游记

近日由洛阳乘车前往医圣故里南阳,午时过后冒着寒风抵达仰慕许久的医圣祠。医圣祠内有仲景及历代十大名医雕像、仲景衣冠冢、仲景公堂为民坐诊疾病之蜡像、伤寒杂病论研究文献资料展、历代医家赞颂仲景之笔墨碑文等。
由祠中所见史实而知,张仲景勤求古训以探医理、博采众方以精医术,加之不断实践与创新,终成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所创理法方药结合辨证论治,流传近两千年,为后世为医者指明航向,成就医圣美名。《伤寒杂病论》前半部在西晋时期经太医王叔和整理、编次而成《伤寒论》;而另一半内容《金匮要略》系北宋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所见,二书又经宋代林亿校正方得以刊行。现存资料可见,《伤寒论》各种版本多达600余种,刊刻次数在1000次之上,而《金匮要略》版本亦有60余种,其影响之大不言而喻。仲景学说的形成,除了张仲景本人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性劳动外,与后代医家长期不懈地继承、发挥、完善、补充、研究、发展分不开,千百年来各代医家各类伤寒研究性著作多达800余种,此外,国外医家如日本一国就有100种以上,近百年来还有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在3万篇,数量之多为中外医学史上所罕见。可见若无《伤寒杂病论》传世,没有千百年来不断之仲景学术研究,就难有今天中医药之存在与发展。
兴许大雪纷飞、风雨交加之缘故,整个祠堂内就只有我们一干人参拜,天冷祠静与我心热情却有天壤之别。忆35年前,我初踏岐黄之门之黄毛小子就萌生寻根拜祖之念,而今“知天命”之年终得其愿,不胜感慨,今大雪纷飞之严冬是吾等南方人所罕见,故有感悟:正是中原大地古有“中州”之称,地处黄河中下游、八省接壤“中国之中”之位置,其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方有《黄帝内经》阳气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作,我多年之困惑,今朝方解。中原严冬之寒,我们初有所感,说来奇怪,一行人中最年轻的人竟然感寒而病,腹中痛、泄泻不已,此真乃千年不变之“寒”伤于人呀!无怪乎张仲景能有不朽之作《伤寒杂病论》传世。
近年在“学经典,做临床”中,我加深了对仲景学术知识的理解,学用经方初见其功,余之医业:一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二者吾之脾胃病专科被国家局评定“十二五国家重点中医专科培育单位”,三者获龙岩市名中医之誉,四者余专著《伤寒心悟》出版。值此,吾自谓“真中医”而可告慰仲景先师。
中原之行,可谓寻根之旅:一者为寻民族之根,中华始祖炎黄二帝就生长在中原大地,其后裔有200多姓源自于此,吾侪之先祖多从中原洛阳等地迁徙而来,在寻根堂百家姓里多能找到自家姓氏;二寻文化之根,黄河文明系中华文化之源,在河南省博物馆,丰富的馆藏文物记载了上自“三皇五帝”、夏、商、周,下至秦、汉 、唐、宋等历代文物,反映了八千年“黄河文明”的史实;其三寻中医之根,是此行重中之重,现今公认中医祖师爷为医圣张仲景,而仲景故里在河南南阳。此行之后,作诗一首以为志:
雪花纷飞中原行,医圣故里把根寻。
寒暑更替四季显,阳气藏长四时明。
学经数载疑惑事,今朝顿悟理更清。
天寒地冻冬藏精,敢为来春技益湛。(章浩军)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9483.html

相关推荐

发展中医药优势 纪念李时珍诞辰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山东中医药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毕宏生教授今年提出,如《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将视网膜母细胞瘤纳入大病统筹的建议》《关于...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435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助力脱贫攻坚战

•要实现精准扶贫,选择的项目、技术、方法要精准,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现实需求和满足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能在贫困地区办得到、办得好,切合老百姓的生活...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291

喉关节炎 详加辨别运用中医药治疗

喉关节炎系指环杓关节和环甲关节炎症。风湿病、类风湿病、病毒感染性关节炎、喉内及喉外伤皆可引起一侧或双侧喉关节炎。临床中,该病急性发作期常有咽喉异物感和喉痛,吞咽...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357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