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临床中药治疗疾病 常用药对与药组

中药处方的配伍,讲究君、臣、佐、使。临床中药治疗疾病,常用药对与药组。
首先,用两种相对的性质和不同气味、不同功能的药物结合,如气与血,寒与热,补与泻,散与收,升与降,辛与苦等,在相反相成中,改变其本来的功效或取其另一种新的效果。这类配伍最有意义。例如:
桂枝—白芍(气—血)桂枝汤,调和营卫。
人参—丹参(气—血)二参丹,养心和血。
金铃子—延胡索(气—血)金铃子散,止腹痛。
香附—高良姜(气—血)良附丸,止胃脘痛。
山栀—牡丹皮(气—血)加味逍遥散,清肝热。
黄连—肉桂(寒—热)交泰丸,治心肾不交。
黄连—吴茱萸(寒—热)左金丸,平肝制吞酸。
柿蒂—丁香(寒—热)丁香柿蒂汤,止呃逆。
石膏—细辛(寒—热)二辛散,消牙龈肿痛。
黄连—木香(寒—温)香连丸,止赤白痢。
黄芩—厚朴(寒—燥)芩朴散,化脾胃湿热。
黄柏—苍术(寒—燥)二妙丸,治下焦湿热。
白术—枳实(补—消)枳术丸,健脾消痞。
黄芪—防风(补—散)玉屏风散,治体虚感冒。
白矾—郁金(敛—散)白金丸,治癫痫。
柴胡—前胡(升—降)败毒散,疏邪止咳。
桔梗—苏子(升—降)杏苏散,调胸膈气滞。
半夏—黄连(辛—苦)泻心汤,止呕。
还有一种,用两种药物相辅而行,互相发挥其特长,从而增强其作用,如化湿结合理气,发汗结合通阳,包括上下、表里结合,以及相须、相使等在内。这类在临床上最为多用。例如:
苍术—厚朴 平胃散,燥湿行气。
淡豆豉—葱白 葱豉汤,散寒通阳。
半夏—陈皮 二陈汤,化痰顺气。
杏仁—贝母 桑杏汤,顺气化痰。
知母—贝母 二母散,清热化痰。
枳实—竹茹 温胆汤,和胃止呕。
木香—槟榔 木香槟榔丸,行气导滞。
人参—蛤蚧 人参蛤蚧散,补肾纳气。
黄芪—防己 黄芪防己汤,行皮水。
人参—附子 参附汤,温补元气。
临床常取性质和功效类似的两种药物的同用,目的在于加强药效,或使内脏之间得到兼顾。
例如:
党参—黄芪 补气。
附子—肉桂 温肾回阳。
山药—扁豆 补脾止泻。
沙参—麦冬 润肺生津。
柏子仁—酸枣仁 养心安神。
杜仲—续断 补肾强腰。
麻仁—瓜蒌仁 润肠通便。
龙骨—牡蛎 固脱。
金樱子—芡实 固精。
赤石脂—禹余粮 涩肠。
谷芽—麦芽 助消化。
桑枝—丝瓜络 活络。
牡蛎—石决明 潜阳。
升麻—柴胡 升提气分。
当归—川芎 活血祛瘀。
桃仁—红花 破瘀。
蒲黄—五灵脂 祛瘀。
乳香—没药 理气散瘀止痛。
藿香—佩兰 清暑。
关于药物配伍应用的例子很多,不能悉举。如外感咳嗽常用苦杏仁、象贝母,但肺阴不足,兼见内热,或外邪不解,咳痰不爽的,可与甜杏仁、川贝母合用,处方惯写甜苦杏仁、川象贝。
还有三种药配伍,如杏仁、薏苡仁、蔻仁同用,宣化三焦之湿,以及个别地区用神曲、山楂、麦芽消食,处方惯写焦三仙之类,没有提及。
总之,药物配伍有其重要意义,如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随意凑合,将会造成杂乱和叠床架屋的现象。
摘自:《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7596.html

相关推荐

糖尿病足外用方

1.蛇床子、地肤子、黄柏、双花、远志各10克,红花、没药、苦参各6克。加水3000毫升,煮沸5~6分钟后倒入盆中,先熏,待到水温40摄氏度左右时洗患足15~20...

精品偏方 2025-10-31 0 2334

治肛裂内服外洗方

内服方槐米10克,菊花10克,清水洗去浮尘,加开水500毫升冲泡,佐槐花蜜适量,当茶频饮,每日数次。  外洗方黄柏30克,苍术20克,侧柏叶15克,苦楝皮12克...

精品偏方 2025-10-31 0 1452

白血病方剂5

黄芪30克,党参20克,黄精、枸杞子、天冬、元参、当归各15克。[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2剂。出血明显,加紫草、旱莲草、仙鹤草各15克;有感染者,加黄芩、黄连...

精品偏方 2025-10-31 0 2526

家常小病 试试药茶治疗

“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是古书中的一句话。其实,茶不仅是一种饮品,还是一种药物,早在古代就已被充分运用了。如今,市...

养生秘方 2025-10-31 0 2147

进补可治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体内广泛的结缔组织存在非化脓性炎症,多个器官可受累,临床常有发热、乏力、肌肉及关节疼痛和各器官受损害所引起的相应表现。药...

养生秘方 2025-10-31 0 1461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