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治疗哮喘引起的反复气喘小偏方

  治疗哮喘引起的反复气喘小偏方:取干蛤蚧1只、大米100克、生姜数片、大枣数枚,可另加适当调味料,蛤蚧洗净用清水浸泡10分钟后,放入锅内,水煎后,再加其余物料煮粥服食。

  五年前,陈大伯开始出现反复气喘,每行走约20分钟即出现气喘气促,需要坐下来休息,多次住院,排除心脏病,诊断为慢支肺气肿及合并哮喘。中药西药都吃了很长时间,但病情仍渐渐加重,近几个月发展成为行走约数百米即开始气喘,休息后缓解,但隔一米开外仍可听到有粗重的气喘音。

  此外,陈大伯的病还有一特点,就是一忍尿就会气喘,排尿后就能缓解。有一次他坐儿子的车出门,路上因为想小便,却没有找到公共厕所,只好憋尿,结果在憋尿时出现明显气喘,儿子只好马上停车,让他下车在路边小解,这样才症状消失。从此以后,陈大伯再也不敢坐车出远门了。

  后来,陈大伯的儿子带他来我这里就诊,我最初给他用中药、针灸等方法,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后来,我建议他用一个食补的偏方,就是吃蛤蚧粥。具体方法:取干蛤蚧一只(中药店中可买到)洗净,用清水浸泡10分钟,放锅内水煎,然后加入大米100克、生姜数片、大枣数枚和适当调味料。蛤蚧气味较腥,如果煮粥,加入生姜、大枣有助于去味。

  蛤蚧除了煮粥的做法外,还有另一种吃法:将干蛤蚧研磨成细末,每次用2克,加入蜂蜜,配温开水冲服,每日1~2次。与蛤蚧粥相比,用粉末冲服配上蜂蜜,操作更为简单,更易接受。一般一个月为一疗程,可服用1~3个月。

  虚性气喘,简称为虚喘,从中医理论看来,虚喘与肺、肾两脏密切相关。比如这位患者,长期的气喘,耗伤肺气,肺气必虚;而老年人本身肾气亏虚,肾主纳气,肾虚则不能纳气,气机上逆,就会气喘发作。这个患者还有憋尿时会诱发气喘的特点,要知道尿与肾是紧密相关,这一点更证明了患者的肾虚证候。

  对现代人来说,蛤蚧可能有些陌生。其实这是一种很常见也很传统的中药,蛤蚧是一种壁虎科动物,药用部位是去内脏的全体,此品主要产自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味咸、性平,归肺、肾经,具有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的功效。将蛤蚧用于治疗虚喘,正好能够起到补肺、肾,治虚喘之效。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对于病程很久的虚性气喘,蛤蚧粥和蛤蚧粉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现代药理研究亦揭示了蛤蚧治喘的部分原理,证实其能够调节体内细胞因子,比如有一种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哮喘的重要介质,这种因子在体内升高时,即会引发剧烈的气喘,而蛤蚧恰能抑制、降低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从而达到抑制哮喘反应的效果。

  陈大伯服用了一个多月后,再来复诊时说这个方法还挺有效,气喘已明显好转,静坐时气喘音很小,行走了一公里路程才有气喘症状。我叫他继续服用,再服用一个月,走路时基本不会有症状,憋尿时诱发气喘的症状也完全消失了。

  有一点要注意,处理蛤蚧时要保留尾部,古代的医家就在文献中强调,“力在尾,尾不全者无效”(《海药本草》)。现代药理研究对蛤蚧身体和蛤蚧尾的化学成分分别做了研究,证实蛤蚧尾中锌、铁含量高于蛤蚧体,尤其是锌含量高42倍;同时还证实,蛤蚧尾中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蛤蚧体。这说明蛤蚧含有的化学成分较集中于尾部,这也说明了古人的洞见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69973.html

相关推荐

临证常遇急性扭挫伤 外敷方

生栀子粉外敷,具有消肿止痛、化瘀、活络、抗炎、抗渗出之功效,治疗各种跌扑损伤、急性挫扭伤后局部肿痛,起效快,疗效显著,临证常遇急性扭挫伤患者,每每使用此方,均获...

精品偏方 2025-10-28 0 1316

慢性湿疹 治疗棘手 外洗治愈

慢性湿疹病因复杂,治疗颇为棘手。采用中药外洗治疗该病lO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一、治疗方法处方:苦参60克,百部、蛇床子、益母草、防风、桂枝各30克,枳壳1...

精品偏方 2025-10-28 0 1876

中药内服穴位敷贴治疗尿毒症

尿毒症是人们共知的慢性疑难病症。中医治疗尿毒症有明显的特色。良好的疗效应该建立在各种方法协调配合的基础上,除了透析和药物治疗外,中医在治疗尿毒症上的优势也是毋庸...

精品偏方 2025-10-28 0 2347

补虚正气粥

【原料】 炙黄芪20克,党参1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工艺】 将黄芪、党参切片,用清水浸泡40分钟,按水煮提取法,提取黄芪、党参浓缩液、30毫升...

精品偏方 2025-10-28 0 1952

气虚不能敛汗 是气的防御固摄功能减退

手术后出汗过多,西医认为是手术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出汗、怕冷、怕热、食欲减退等症状。中医认为是气虚不摄、阴虚血热、瘀血发热等原因造成。 气虚不能敛汗,是...

养生秘方 2025-10-28 0 2272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