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认清五味 有效防癌

  采访专家 陕西省人民医院肿瘤外科副主任 李建辉 副主任医师

  最近MSN健康实验室做了一项实验显示:食物中的隐形盐比我们想象的多很多。我国居民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东北地区约15克,华东地区约12~15克,广东等地区约10克。但是国际上认为适当的量是平均每人每天吃盐5~6克。在我国用盐腌制的食品很多,例如:咸肉(鱼/鸡/鸭/蛋),各种腌菜、酱菜,还有火腿、腊肠、腊肉等。众所周知,多吃盐对防治高血压、肾脏病是不利的,且有利于胃癌等的发生。

  陕西省人民医院肿瘤外科李建辉副主任指出,厨房中影响我们健康的不仅仅是盐,有些食物里的酸甜苦辣会是一些肿瘤的诱因,因此认清五味对防癌抗癌很关键。

  李主任提醒,食物中的致癌促癌因素最先对消化道细胞造成损害。研究显示,生活水平低,饮食条件差,食物粗糙易得上消化道癌;生活水平高,饮食条件好,食物精细易得下消化道癌。因此,预防消化道肿瘤首先应从健康饮食做起。我们常用酸甜苦辣咸来形容生活的艰辛和不易,说明五味都不能过头,多了就会失去平衡,带来痛苦。在饮食中也一样,过多的偏向哪一种也会影响健康,甚至可能引起肿瘤的发生。

  酸:酸菜中含有的二甲基亚硝胺、二乙基亚硝胺以及甲基苄基亚硝胺等致癌物质可引起食管癌、胃癌、肝癌等,另外过酸的饮食也会刺激上消化道粘膜上皮引起多度增生,诱发肿瘤。

  甜:糖几乎是所有饮料所含的共同成分,过量饮用可导致能量摄入增加引起肥胖。甜品中常含有高脂肪与高热量,都将引起肥胖,而肥胖与乳腺癌、结肠癌、胰腺癌相关。吃高脂肪膳食的人群,其结肠、直肠癌的发生率比吃低脂肪膳食的人群高,这在动物实验中已得到证实。

  苦:霉变的花生、面粉、粗制的鱼露常有一种苦味,其含有亚硝胺和霉菌毒素,这些物质均可以引起癌症,如肝癌、胃癌、食管癌。

  辣:常吃辛辣刺激食物也可以刺激上消化道粘膜上皮引起多度增生,诱发肿瘤。比如过度饮用高度烈酒可损伤食管、胃黏膜,引起食管胃慢性炎。同时酒精可促进致癌物质的吸收,损害和减弱肝的解毒功能,导致营养不良、肝硬变,在这样的基础上可发展形成肝癌。

  咸:咸鱼、咸菜等腌制食品中含有二甲基亚硝胺、二乙基亚硝胺以及甲基苄基亚硝胺,可引发多种癌症,如食管癌、胃癌、肝癌等。

  除了五味影响肿瘤的发生,饮食的冷热软硬过度都可能损害消化道粘膜,为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埋下隐患。所以说饮食五味也是过犹不及,我在日常饮食中应提倡健康饮食,注意:饮食勿过饱;清淡盐要少(每日4.5g-6g);少肉多素食(少肉指少吃牛肉、猪肉、羊肉等红肉),研究发现,吃红肉可增加人们患结肠癌、乳腺癌的危险,而吃鱼肉、禽肉等白肉则可降低患癌危险,提倡每天食用白肉50~100克,每周吃2~4次);蔬果要新鲜(隔夜的熟菜酸菜亚硝酸盐的含量会明显增加,在体内会转化为亚硝酸胺致癌物质); 饮酒要控制(尽量饮用低度酒,并控制在适当限量以下);软硬适度、细嚼慢咽;煎炸烟熏食品要少吃(油煎饼、臭豆腐、煎炸芋角、油条等,多数是使用重复多次的油,高温下会产生致癌物如多环芳烃;熏肉、熏肝、熏鱼、熏蛋、熏豆腐干等含苯并芘,咖啡烧焦后,致癌物苯并芘会增加20倍)。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63781.html

相关推荐

清眩降压汤的药效特征

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褚剑锋降压是硬道理,控制血压的目的在于减少由于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在此方面,中医药缺乏坚实的循证证据和明确的...

精品偏方 2025-09-12 0 714

介绍一个治足跟痛有效浴脚方

足跟痛可由足跟脂肪垫炎、跟腱炎、跟骨骨刺等疾病引起。中医认为,跟骨痛主要与肝肾阴虚导致筋骨失养,寒湿趁虚侵入,导致气滞血瘀、经络受阻有关。外治法(包括足浴)是治...

精品偏方 2025-09-12 0 537

哪种颜色味道好

把奶油、糖、水、香精之类的东西混在一起,经过一番诸如搅拌冷冻之类的操作,做出来的东西叫做冰激凌。如果在冰激凌里加点颜色,堆出一些形状,再弄点风花雪月鸳鸯蝴蝶的图...

养生秘方 2025-09-12 0 777

想长寿 清理肠胃

有句谚语叫“若要长生,肠胃常清。”很明显,要想长寿,肠胃需要经常清理,使之保持正常的通畅状态。食物经过食道到胃,在胃中经初步消化后进入十...

养生秘方 2025-09-12 0 488

鼻咽癌方十

太子参30克,玄参、麦冬、生地、女贞子各15克,石斛10克,花粉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开始放疗即服中药。本方为中医李连华方,功能益气养阴,适用于鼻咽癌放疗患...

精品偏方 2025-09-12 0 1068

药膳调治失眠疗效好

失眠属中医“不寐”范畴,其病因多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水谷之精微化为血,上奉于心,则心得所养;受藏于肝,则肝体柔和;统摄于脾,则生化...

精品偏方 2025-09-12 0 1005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