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急性白血病的不同发展阶段辨证要点辨证选药

在急性白血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可以辨证应用中成药。常见证型有邪盛正虚、邪热炽盛、痰瘀互结、脾胃不和、肝郁脾虚的不同。
1. 邪盛正虚证   【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头晕,疲乏无力,活动后心慌气短,或发热出血骨痛,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大无力或沉细。 【辨证要点】疲乏,发热骨痛,舌质淡,脉虚大无力或沉细。 【辨证选药】宜选用有扶正兼祛邪的药物,或两种中成药联用。正气虚为主者可选用康艾注射液、艾迪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知柏地黄丸、人参养荣丸等。邪气偏盛者可重用祛邪解毒药物,例如大黄蟅虫丸(胶囊)、新癀片、连翘败毒丸(膏、片)、黄连上清丸(颗粒、胶囊、片)、痰热清注射液, 此类成药的组方多以水牛角、羚羊角、牛黄、黄连、黄芩、熊胆、金银花、连翘、苦参、三七等药物组成,可发挥祛邪解毒的作用。可联合黄芪、人参、党参、熟地、当归等药物扶正固本。
2. 邪热炽盛证 【临床表现】壮热口渴,紫斑,齿鼻渗血、血色鲜红,舌质红,苔黄,脉数。 【辨证要点】 高热,紫斑,苔黄,脉数。 【辨证选药】 可选用安宫牛黄丸、安脑丸(片)、牛黄解毒丸(胶囊、软胶囊、片)、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等。 此类中成药的组方常以羚羊角、生地、丹皮、赤芍、玄参、黄连、黄芩、麝香等,从而起到清热解毒、醒神开窍、凉血止血的作用。   3. 痰瘀互结证 【临床表现】瘰疬痰核,胁下包块,按之坚硬,时有胀痛,或伴有低热、盗汗,面色不华,舌质暗,苔腻,脉弦细或涩。 【辨证要点】瘰疬痰核,胁下包块,时有胀痛,舌质暗,苔腻。 【辨证选药】 可选用小金丸(胶囊、片)、内消瘰疬丸、鳖甲煎丸、牛黄醒消丸、梅花点舌丹、血府逐瘀丸(口服液、胶囊)、消癌平丸(胶囊、片)、消癌平注射液等。 此类中成药常选用浙贝母、川芎、乳香、没药、雄黄、牛黄、熊胆、桃仁、红花等达到化痰祛瘀的作用。
4. 脾胃不和证 【临床表现】面色萎黄,肢体倦怠,饮食无味,食欲不振或纳食锐减,恶心欲吐,胃脘嘈杂,或胃脘疼痛,食后腹胀,或脘腹胀满,或腹中肠鸣,大便溏稀。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象细弱。 【辨证要点】面色萎黄,恶心欲吐,食后腹胀,舌体胖大。 【辨证选药】 可选用益中生血胶囊、复方阿胶浆、康莱特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从而达到健脾和胃的作用。此类中成药常选用党参、茯苓、白术、薏苡仁、陈皮、半夏等达到健脾和胃的作用。
5.肝郁脾虚证 【临床表现】胸胁痞满,胁肋胀痛,心烦易怒,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肢体困乏,脘腹胀满,大便溏稀;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脉象弦滑。 【辨证要点】胁肋胀痛,心烦易怒,脘腹胀满。 【辨证选药】 可选用逍遥丸(颗粒)、夏枯草膏(颗粒、胶囊、片、口服液)、香砂六君丸等。此类中成药常选用柴胡、夏枯草、郁金、白芍、党参、茯苓、白术、薏苡仁、陈皮、半夏等从而达到疏肝健脾的作用。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63649.html

相关推荐

浅析吴澄《不居集》理脾阴思想

吴澄,号师朗,清代新安名医之一,安徽歙县人。吴澄喜读《易经》,年长后因试不举,遂弃儒学医,在虚损疾病的治疗方面精深研究,并著成虚损专书《不居集》。吴澄是清代研究...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1313

治疗高血压民间实用偏方

一位退休干部在吃饭时突然觉得天旋地转,头晕眼花,急忙来医院看病。检查后确定他的症状是由血压高引起的,于是给他用了降压药。症状消失后,老人说他以前吃西药有严重的副...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1460

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症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较常见,而且很多患者由于没能采取及时治疗而导致失明。所以,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不要到有了视力障碍或其它眼部不适了才去就诊。糖尿病眼部并...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718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