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PLGC症状分布情况 根据四诊信息采集表, 对142例PLGC样本出现的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分析, 截取出现频率最高的20种症状, 见表2。 表2 142例PLGC患者症状频率分布情况 (排名前20)
3.因子分析法 由表1-表2可知, 本病临床症状多样, 证素分布广泛, 本研究为明确在PLGC中“痰”“湿”的证素特征, 更好地确定四诊信息间的内在关系, 采用因子分析法进一步将症状予以提取、归类, 分析在PLGC中“痰”“湿”证素所表现出的特征证候。由于本病涉及症状多, 在使用因子分析法时选取出现频率在25%以上的四诊信息作为变量进行分析, 以减少个体四诊信息出现的偶然性对分析结果产生偏倚。 3.1 适用性检验 首先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 即KMO和Bartlett球形检测。KMO检测结果显示, 取样适切性量数为0.622, 不小于0.5, 结果可以接受;Bartlett的球形检测结果P<0.005, 表示各四诊信息间具有相关性, 适于因子分析。 3.2 确定公因子数目及因子分析旋转 SPSS因子分析系统认为需要被提取的公因子特征值>1, 本次分析提取10个公因子, 累积贡献率为72.638%。对提取的公因子使用主成分分析法, 经最大方差旋转法旋转变化, 经过7次迭代后收敛, 过滤绝对值<0.4的因子载荷系数。由于统计输出表格过大, 截取了部分旋转结果, 见表3。 表3 PLGC旋转成分矩阵 (部分结果)
3.3 公因子分析 根据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国标) [4]、《中医诊断学》[5]对上述分析输出的10个公因子所包含的四诊信息进行分析, 可以得出每一个公因子所包含的证素信息, 部分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 公因子F1、F2可分别归纳出病性证素“痰”“湿”, 故病性证素“痰”在PLGC中的证素特征以形体肥胖、胸闷、咽部异物感、吐痰、脉滑、舌苔腻为主, 病性证素“湿”在PLGC中的证素特征以环境潮湿、肢体酸重或困重、头蒙如裹、口黏腻、便溏、舌苔腻、脉滑为主。 表4 PLGC因子分析结果再判断 (部分结果)
讨论 PLGC主要伴存于慢性萎缩慢性胃炎, 属于“胃痛”“反酸”“痞满”等范畴, 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 病因多为内伤饮食、情志失调、体虚久病等, 导致脾胃虚弱, 升降失调, 运化失司, 病位在胃, 但与肝、脾密切相关。本病症状复杂多样, 辨证存在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等复杂情况, 故采取证素辨证为本研究的辨证方法, 使辨证结果客观化。 根据证素辨证结果, 发现病性证素以气滞、阳虚、气虚、湿、血瘀、痰、热、食积为多见。现代医家多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与虚、气滞、湿、热、瘀、毒等多方面有关[6], 本研究结果与现代医家的认识较为一致[7,8,9,10]。而本研究中证素“痰”的出现, 却与部分医家的观点相左[11], 但近年来从“痰”论治PLGC却日益受到重视, 痰、湿既是病理产物, 也是致病因素, 痰湿阻滞胃络, 胃体失养, 胃黏膜细胞代谢异常, 胃腺萎缩, 逐渐恶变, 在特殊的“痰、湿”环境发为本病。 临床上, “痰、湿”证素特征不易区分, 多有混淆。有学者[12]认为“痰”证多表现为:胃脘满闷、呕吐痰涎、胸闷腹胀、恶心纳呆、头晕身重、肢体困重、大便不畅、苔腻脉滑。该论述并未对“痰、湿”进行区分, 将二者混为一谈。当前阶段, 对于“痰、湿”特征的研究已日渐深入, 柯志颖[13]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痰”证常见于脾胃系疾病, 以“形体日趋肥胖、头重、吐痰、咽中如有物梗、胸闷憋气”主要表现;王忆勤等[14]、孟虹等[15]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证素“湿”进行证候分析, 结果提示其特征表现为:腻苔、厚苔、胸闷、恶心呕吐、口黏腻、肢体困重, 均与本研究结论甚为相近。 在本研究中认为, 本病“痰、湿”证素的共有症状为:苔腻、脉滑。因中焦痰湿浊气均可上泛, 熏蒸舌面, 故均有苔腻;另一方面, 痰、湿均为有形实邪, 二者充盈脉管, 随气血流抟, 故均可见脉滑。但二者亦存在区别, 于痰之一证, 中医素有肥人多痰之说, 与所归纳之症——形体肥胖不谋而合, 此为无形之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痰浊循经上犯于肺, 故见胸闷、咽部异物感及吐痰之表现, 因痰浊可循经上犯于肺, 故PLGC病位证素出现“肺”就不难理解了。而湿之一证, 与居处环境关系较为密切, 环境潮湿, 人体易感湿邪, 湿阻气机, 清阳不升, 则出现头蒙如裹 (头昏) 、肢体酸重或困重之症, 加之湿性黏腻, 故口黏腻亦多为湿之表现。 本文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 辨证论治为原则, 证素辨证为方法, 通过量表客观地辨别证素, 分析PLGC“痰、湿”证素特征, 从症候学的角度归纳出各自的临床症状, 初步建立PLGC“痰、湿”证的中医临床诊断规范, 为指导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李思汉 李书楠 黄铭涵 赖虔青 林平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