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病因 肥胖症是先天体质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于人体所致,病因包括先天体质不足和后天多种原因所致的肾精耗伤。 2.1 先天体质 形体肥胖受体质因素影响。《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曰:“土形之人……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多肉……水形之人……大头,小肩,大腹。”《医学实在易·卷四》曰:“素盛之人,由于先天。”[3]《素灵微蕴·胎化解》曰:“五行异气,情貌爰别,而人之受气,又有偏完偏实之不一,清浊厚薄之迥异,因而性质运命,高下霄壤。推其原始,总由祖气而分。”[2]人禀先天之真精,清浊厚薄之不同,使人的体质各异,形体胖瘦有别。由此可见,体质因素直接影响形体胖瘦[4],这与现代医学研究肥胖症受遗传因素影响结论一致[5]。 2.2 肾精耗伤 肾精充实是气化的物质基础。张志聪在《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中曰:“上古,谓所生之来,天真,天乙始生之真元也。”[6]明确指出人维持健康,保护肾中之真精最为重要。《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情绪易过激,或多静少动,劳逸失衡,或饮食生冷,过食肥甘,或饮酒无度,酒后房事,或生活无规律,过度耗伤精力、精神,或衣着寒热不调等,以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过早、过度耗伤肾中真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精化为气”,阳气可以化生阴精,反之阴精又是化生阳气的物质基础,即人体的肾阳是由阴精供给的,真精耗伤则化阳无源,则产生阴盛阳衰的病理变化。《黄帝内经》曰:“阳化气,阴成形。”“阳”主“动”,阳动而散,所以化气,在气的作用下将有形的阴精转化为气,维持人体各脏腑的生理功能。“阴”主“静”,阴静而凝,所以成形,在阳气的作用下将无形的气转化为物质,维持人体各脏腑的生理功能。《素问五脏别论》曰:“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泄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现代人们普遍缺乏健康意识,过早、过度耗伤真精,化阳无源,阳气虚衰,化气不足,有形物质堆积过多,导致脏实腑满而产生肥胖。 3 病机 《黄帝内经》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生命之道在于人体的阴阳平衡,如果阴阳之间出现一方增长而另一方消减,或一方消减而另一方增长的相互消长变化,即阳盛则阴衰或阴盛则阳衰,就会产生疾病。肥胖症的实质是各种病因导致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7],过多有形物质堆积于人体所致。其发病机制是肾气亏虚、肝脾不升,即“一气周流”的左路升发受阻。因此,其病位在肾与脾,与肝、心、肺、胃、三焦相关,证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肾气亏虚为其发病之本,肝脾不升是其核心环节,痰饮、瘀热充斥内外为标。肾气亏虚或湿为阴邪,日久不化,阳气虚损,肾寒脾湿,脾胃升降受阻,气机壅塞,气化不利,水停三焦,气滞血瘀,精微不布,化为膏脂充斥全身为其病理改变[8]。痰饮、气滞、血瘀日久,成为郁热、痰热、瘀热,又可以伤阴,变生他病。 3.1 肾气亏虚 肾为水火之宅,内藏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肾藏精,精化气,气分阴阳,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本,起到温煦和推动各脏腑组织的作用。如《景岳全书·传忠录》言:“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9]肾主水,脾主运化,在肾的气化作用下,开阖有度,使全身津液代谢正常进行,脾气健运,水湿得以运化,二者共同调节人体水液运行。若肾气亏虚,脾失温煦,可见脾肾阳虚,水湿痰浊内生而产生肥胖。心居于上,肾居于下,脾胃居于中,司升降之职,心火必须能升能降,才能开启生命之门,故有诸火皆升,唯心火独降之说。坎中一阳,是为阳根,是心火下潜于肾也,若中焦阻塞,不能职司升降,上下之路隔绝,心火不能下潜,则坎中一阳乏源,下焦虚冷,水寒凝滞,燥土不敌寒水,肾寒脾湿,气不化水,痰湿壅盛亦可导致肥胖。 3.2肝脾不升 脾胃位居中焦,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是交通心肾的道路、升降肝肺的枢纽。阳气旺盛于上,实则生于肾中之精气,同时需要脾土左升带动木火左升以完成阳气生成,左路土木生发顺畅则阳气盛,不畅则阳气衰[10]。土燥水暖是木火生长化阳的前提条件,若肾寒脾湿、脾虚不升,温升之气颓败,肾气消亡,则木火生长乏源,致精化气、气化阳的道路堵塞,阳气衰败,气化不利,水湿泛滥,充溢三焦,精微不布,进一步化为膏脂充斥全身而发为肥胖。火生土,是五行相生也;水克火,是五行相克也。火旺则土燥,脾土健运,火衰则土湿,脾湿不升则源于肾气亏虚。 3.3 痰饮、瘀血、郁热为病理产物 (1)痰饮脾为生痰之源,脾喜燥恶湿,脾阳不足,水湿困脾,运化失常,则聚湿生痰[11]。《灵枢·本神》曰“肺藏气”。肺气随胃气下降则化为肾水,肾水温升则化为阳气。若肾气亏虚,脾湿不运,脾虚不升则胃气不降,肺失肃降,气机壅滞,则不能化水,气不化水,君相之火郁蒸于上而生痰。肾气亏虚,水寒凝滞,则不能温水化气,气化不利,则水停于中下二焦而成饮[12]。 (2)瘀血《灵枢·本神》曰“肝藏血”。五脏六腑、经络之血均由肝血输注。肾之精气是阳气的根本,脾气左升是肝气升发之动力。精气充实则肾水温升而生肝血,肝血生成时已含阳魂,则有升发向上之性。木曰曲直,直则木气升发为顺,曲则木气郁陷为逆。脾气左升,肝血充实则血脉流畅上升而生火化阳;脾气下陷,肝血亏虚则血脉壅滞下陷而产生血瘀[13]。肝主疏泄,脾气不升则肝气不升,不升则郁,肝郁气滞则血瘀,而血越瘀则肝郁气滞越严重,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形成痰瘀型肥胖症[14]。 (3)郁热肾气亏虚,湿气困脾,脾胃斡旋受阻,脾土不升则肝木不升,上升通道闭塞,坎中一阳为初生之火,火无上升之路,下陷郁滞而化为郁热。胃土不降则胆木不降,胆木之相火不能秘藏于肾,上逆火飞而成上热[15]。痰湿、瘀血、气滞日久不化,转化为痰热、湿热、瘀热、郁热,又可以伤阴,变生他病。 4 小结 综上所述,从“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理论探讨单纯性肥胖症,其病因是先天体质不足和后天肾精耗伤,病位主要在肾与脾,肾气亏虚为其发病之本,肝脾不升是其核心环节,痰饮、瘀血、郁热充斥内外为其标,标本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共同促进了本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化。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梁家辉 关冰河 崔远武 朱影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