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风痱辨惑

前贤刘河间谓喑痱证,足痿不用,音声不出,倡用地黄饮子主之。(《黄帝素问宣明论方》)沈金鳌遂云:“内夺而厥,则为瘖痱。可见中风之正,皆由肾脉之气不能上循喉咙、挟舌本,故不能言……肾不足宜地黄饮子。”(《杂病源流犀烛》)此见沈金鳌是将瘖痱证认为是中风。喑痱即风痱。近贤秦伯未尝谓风痱似脊髓神经病变,河间称为风痱,主以地黄饮子。此方加减治疗晚期梅毒脊髓痨和不同原因之脊髓炎,收到良好的效果。(《内经类证》)   按《灵枢·热病》说:“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楼英说:“痱,废也。痱即偏枯之邪气深者。痱与偏枯是二疾,以其身半无气荣运,故名偏枯;以其手足废而不收,故名痱。或偏废,或全废,皆曰痱也。”(《医学纲目》)楼英所谓偏枯实即中风之证,与风痱是两种不同的疾病。隋代巢元方承《内经》所称之“痱”论而发挥之,称痱为“风痱”。其《诸病源候论·卷一·风痱候》说:“风痱之状,身体无痛,四肢不收,神智不乱,一臂不随者,风痱也。时能言者,可治;不能言者,不可治。”明代张介宾注:“痱亦风痱,犹言废也。”又注:“智乱不甚,其言微有知者,神气未为全去,犹可治也;神失则无能为矣”(《类经·卷十四·六经病解》)。其病甚者则见意识丧失,不知人或舌强不语、甚则瘫痪。《内经》称为厥。《素问·脉解篇》曰:“内夺而厥,则为瘖痱。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主要症状为舌强不语,体废不用。巢元方称此病证为“风癔”。《诸病源候论·卷一·风癔候》说:“风邪之气,或先中于阴,病发于五脏者,其状奄忽不知人,喉里噫噫然有声,舌强不能言。发汗身软者,可治;眼下及鼻人中左右上白者,可治;一黑一赤,吐津者,不可治;汗不出体直者,七日死。”唐代孙思邈则名之为“风懿”,并将其归为风病范畴。其《备急千金方·卷八·诸风》说:“风懿者,奄忽不知人,咽中塞,窒窒然,(巢元方作噫噫然有声)舌强不能言,病在脏腑,先入阴,后入阳。发其汗,身转软者生;汗不出身直者,七日死。”又说:“风逐脉流入脏,使人卒然瘖,缓纵,噤,痉,致死。风入阳经则狂,入阴经则癫。阳邪入阴,病则静。阴邪入阳,病则怒。”此阶段神识时时不清,舌瘖,或缓纵瘫痪,或强直而痉,或影响神志,为癫为狂。当是风痱进一步发展成为精神性疾病。上引古代文献说明,风痱是脑动脉粥样硬化不同时期症状及其病机的具体论述。所以楼英认为风痱与偏枯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然而痱可发展成为中风偏枯。刘河间论中风说:“所以中风瘫痪者,非谓肝木之风实者而卒中之也,亦非外中于风尔。由乎将息失宜,而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而热气怫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无所知也”(《素问玄机原病式》)。其谓肾阴虚不能上济心阳,以致热气怫郁,上冒心神而成卒仆中风之症。故治宜养阴回阳以固肾气,佐以开泄痰浊以祛标邪,方如地黄饮子。(《河间六书》)   瘖痱宜用地黄饮子,中风能用地黄饮子,脊髓神经病变亦能用地黄饮子,是谓异病同治。如伤寒少阳半表半里证可用小柴胡汤,妇人热入血室可用,黄疸亦可用之。但不可认为伤寒少阳是黄疸;瘖痱是中风。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59688.html

相关推荐

慢性肾病伴发发热 中医辨证方药

慢性肾病,尤其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患者,如果伴发发热,治疗较为棘手,而根据中医辨证理念,同病异治,处以不同的方药,均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案1朱某,男,...

精品偏方 2025-10-25 0 1903

妊娠下肢浮肿辨为“子肿”中药方

何某,女,26岁。患者主诉妊娠7月余,双下肢浮肿1月余。长期办公室工作,近1月来双下肢浮肿,皮肤光亮,按之凹陷,曾查B超:胎儿发育正常,血压140/88mmHg...

精品偏方 2025-10-07 0 1578

咳嗽的自我辨治

咳嗽是老人秋冬季的常见病症。对于咳嗽的治疗,有多种方法,仅从脏腑辨证来说,《素问·咳论篇》就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rdquo...

精品偏方 2025-10-05 0 1559

临床血分证候的辨治分述

血分证候,或由气分窜入,或由营分传入,或伏邪自血分而发,它是温热邪气深入阴分,损伤人体营养物质的深重阶段。因“心主血脉”,故血分证的病变...

养生秘方 2025-10-05 0 2379

中医分期辨治原发性“甲减”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较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其中原发性甲减多见,约占甲减的96%,是由甲状腺本身的病变引起的。本病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以女性居多。及时的...

秘方方剂 2025-10-05 0 2179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