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酒糟鼻介绍几则外治方

  酒糟鼻,又称红鼻头、酒渣鼻。病变多集中于颜面中心,尤以鼻头及其两侧为著,男、女均可发病,但多见于青壮年。本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影响美容。临床表现始则见暂时性、阵发性局部弥漫潮红,继之成为持续性潮红,称之为“红斑期”;病情进展,毛细血管扩张明显,呈树枝状或蛛网状,瘙痒,出现较大面积的针头至黄豆大小的丘疹,脓疱,称之为“毛细血管扩张期”,又称“丘疹脓疱期”;病情严重,经久不愈者,鼻部组织肥厚,或呈结节增生如瘤状,称为“鼻赘期”,此时皮肤呈暗紫红色,可见扩大的毛孔口,油腻很多。烟、酒、辛辣厚味,以及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其他慢性炎症、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均可诱发或加剧本病,有的还并发结膜炎、角膜炎、睑缘炎、甚至角膜溃疡等,使视力退化。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本病多为毛囊虫所致,亦与家族遗传有关,必须针对病因及早治疗。

  中医认为,酒糟鼻多为肺经血热外蒸,次遇风寒外来,血瘀凝结而成,当以泻肺清热,活血化瘀为治,介绍几则外治方供选用。

  1.二黄软膏:大黄粉10克,硫黄软膏适量。将二者调匀备用。患处用温水冼净后,直接将药膏涂抹于患处,每天3~4次,连续7~10天。

  2.金黄散:局部常规清洗后,取本品适量,用清水少许调匀,外敷患处,每日2~3次,连续2~3天。

  3.颠倒散:飞硫黄、大黄粉各15克。将二者研细,置瓶中,加入冷开水100毫升拌匀,用棉签蘸药液外搽患处,每日3次,早、中、晚各1次,以搽后局部发痒为度,连续7~10天。

  4.蛤粉膏:蛤粉15克,轻粉8克,青黛5克,川黄柏8克,煅石膏15克。将上药择净,为极细末,用芝香麻油50或120毫升混合调匀,贮存备用。临用时,先以温热水洗脸,将药膏加入适量冷水调稀,涂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连续1~3月,治酒糟鼻。

  5.硫黄灭滴灵软膏:灭滴灵2粒,硫黄软膏适量。将灭滴灵研细,用硫黄软膏调匀备用。患处用温水冼净后,直接将药膏涂抹于患处,每天3~4次,连续7~10天。

  6.酒渣软膏:硫磺10克,鱼石脂5克,水杨酸2克,氧化锌10克,铅粉10克,羊毛脂20克,硫酸锌2克,95%酒精10毫升,凡士林适量。将各药择净,研细末,混匀,加入酒精调糊后加羊毛脂及凡士林至100克,充分拌匀即成。每次适量,外搽患处,每日3次。

  7.酒渣鼻软膏:轻粉6.5克,苦杏仁8.5克,樟脑、大枫子仁、核桃仁、蓖麻子仁各12克,羊毛脂10克,凡士林适量。将各药择净,研细末,混匀,加入羊毛脂、凡士林至100克,调匀成膏即成。每次适量,外搽患处,每日2次。

  8.蒲黄大黄膏:蒲黄、大黄粉各等量。将各药择净,用茶水适量调为稀糊状,用棉签蘸药液外搽患处,每日3次,早、中、晚各1次,以搽后局部发痒为度,连续7~10天。

  9.大黄灭滴灵膏:大黄粉10克,灭滴灵片1粒。将各药择净,共研细末,用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用棉签蘸药液外搽患处,每日3次,早、中、晚各1次,连续7~10天。

  10.陀僧轻粉膏:密陀僧60克,玄参、硫黄各30克,轻粉24克。将各药择净,共研细末,加白蜜适量调匀,装瓶备用。使用时一次用消毒棉签蘸药糊外搽患处,每日2次,早晚各1次,连续1~2月。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59467.html

相关推荐

从肝虚辨治方药应用

肝经之行,从足贯顶,经足腿,环阴器,抵小腹,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上注肺,循喉咙之后,上入喉头及鼻咽,连目系,出额下颊,会头顶,抵绕唇内。胆经之行,从...

养生秘方 2025-10-29 0 2406

喉痹,慢性咽炎 行气化痰散结治方

廖某,男,60岁,教师。门诊号:004002。咽喉部反复不适 10年,加剧1月。10年前患者始感咽部干燥不适,时有异物感如鱼刺,或如炙肉,干咳。口服螺旋霉素等药...

精品偏方 2025-10-29 0 2525

和胃汤治疗积聚痞块。和胃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和胃汤的秘方制作方法,和胃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积聚痞块。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和胃汤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人参3钱,白术1钱半,陈...

VIP秘方 2025-10-29 0 2857

大枣汤治疗历节疼痛。大枣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大枣汤的秘方制作方法,大枣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历节疼痛。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大枣汤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大枣15枚,黄耆4两,附...

VIP秘方 2025-10-29 0 1510

治眩晕验方

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病症。中医认为,眩晕可由风、痰、虚所引起,故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

精品偏方 2025-10-28 0 1930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