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中药治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疮”或“蜘蛛疮”。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病。带状疱疹最主要的症状就是强烈的疼痛。此病造成的疼痛有几个特点,一是周期长,疹前、疹期和疹后三个疼痛期衔接;二是“先痛后肿”,“肿而又痛”;三是疼痛剧烈。如果病毒侵犯了三叉神经的第一支或第二支,不但可引起眼部的广泛损害性疼痛,而且还会出现剧烈头痛,所以,《诸病源候论》将带状疱疹的疼痛形容为“惨痛”。

如能早期应用中药外治法,对治疗带状疱疹并缓解疼痛、缩短疼痛周期颇为有利。
    1.地龙5条,焙干研粉,加适量香油调匀,涂擦患处。每日3次。
    2.王不留行适量,用文火炒至稍黄后研为细面,用凉开水调成糊状,每晚睡前敷于患处。
    3.白芷、雄黄各10克,共研细末,用醋调匀,涂患处。每日2-3次。
    4.生石膏30克,雄黄9克,共研细末,水调涂患处,每日2次。
    5.青黛、黄柏各5份,蜈蚣2份,冰片1份,共研细末,加麻油调成稀糊状,外涂患处。
    6.雄黄、枯矾各2份,青黛粉3份,共研细末,加浓茶水,调敷患处。

带状疱疹疼痛的内治,应根据不同病期分期论治,辨证用药。

疹前疼痛:
  《外科大成·诸痛门》有两个治疗不明原因皮肤痛的医方,一个是“桑皮饮”,用于治疗“不可以手按之”的疼痛;另一个是“槐花散”,用于治疗“苍蝇飞上即痛”的皮肤疼痛。其所述之皮肤痛状与带状疱疹的疹前疼痛相似。疹前疼痛治宜清疏肝经、风热火毒、和络止痛。方用桑皮饮合柴胡清肝汤加减,药用:桑白皮15-30克,地骨皮12-15克,木通6—9克,葛根9—12克,柴胡6-9克,黄芩12-15克,天冬12—15克,麦冬12-15克,玄参12-15克,甘草3-6克,加人生姜3片,葱头1枚。水煎服,每日1剂。
    槐花散:将槐花(或槐角、槐米)一味,微炒,研为细末。每次以温黄酒送服9克,每日3次。有凉血活血、清热定痛之功,也可用于治疗疹前疼痛。

疹期疼痛:
    治宜清肝火、利湿热、化瘀止痛。方用加味龙胆泻肝汤。取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板蓝根、生地、丹皮、野菊花、紫花地丁、赤芍、生甘草各10克,蒲公英15克,元胡20克。眼部出现疱疹者加青葙子、谷精草各10克;大便秘结加大黄6克,水煎服,每日1剂。

疹后期疼痛:
    皮疹消退后,皮肤依然有针刺、烧灼样疼痛者并不少见,尤其多见于老年患者。医学上把它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西医认为是病毒侵犯脊髓神经根,导致神经炎、神经节炎,使神经纤维粘连所致。中医认为是病后气滞血瘀、气血两虚。常用的治法及验方有:
    1.益气化瘀法:黄芪15克,丹参15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白芍10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制乳香10克,没药10克,当归12克,丝瓜络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通络镇痛法:生蒲黄8克,五灵脂12克,元胡12克,川楝子12克,地龙12克,丝瓜络15克,白芍45克,甘草6克。入夜疼痛加剧者加桃仁、红花各12克;刺痛难忍者加乳香、没药各12克;兼胀痛者加郁金、姜黄各12克;明显瘀血者加丹参30克,川芎12克;疼痛影响睡眠者加琥珀末3克(分冲),酸枣仁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3.行气化瘀法:柴胡12克,赤芍12克,当归15克,丹参15克,元胡15克,红花10克,白术10克,制乳香6克,没药6克,川楝子10克,枳壳8克,炙甘草5克。头痛加川芎10克;气虚加黄芪30克;失眠加柏子仁、远志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59087.html

相关推荐

阑尾炎治疗方法2

【组成】生大黄、红藤、蒲公英、厚扑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用大黄、红藤清热活血,消痈排脓,合以附子温阳散滞,祛邪与扶正,同时兼用,为其配伍特点...

精品偏方 2025-10-28 0 2460

慢性湿疹 治疗棘手 外洗治愈

慢性湿疹病因复杂,治疗颇为棘手。采用中药外洗治疗该病lO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一、治疗方法处方:苦参60克,百部、蛇床子、益母草、防风、桂枝各30克,枳壳1...

精品偏方 2025-10-28 0 1876

中药内服穴位敷贴治疗尿毒症

尿毒症是人们共知的慢性疑难病症。中医治疗尿毒症有明显的特色。良好的疗效应该建立在各种方法协调配合的基础上,除了透析和药物治疗外,中医在治疗尿毒症上的优势也是毋庸...

精品偏方 2025-10-28 0 2347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