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三疗法”所用穴位均是针灸治疗荨麻疹的常用穴位。曾祥新等[5]统计2000—2015年有关针灸治疗荨麻疹的相关文献,分析选穴规律发现,主配穴使用总频次排名前2位为曲池、血海穴,风市穴排在第10位,灸法和拔罐法最常用的是神阙穴。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具有调气血、清邪热、通腑气的功效。“所入为合”,曲池穴为经脉气血灌注的入口,因此对于气血有较强的调节作用。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曲池穴又可疏泄蕴于肌肤之风、湿、热邪,达到疏风邪、清血热、止痒之功。血海穴为足太阴脾经腧穴,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的功效。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针刺此穴走血分,以养血活血、祛风止痒为要。风市穴为足少阳胆经腧穴,具有散风寒、清风热、祛风湿之功。“市”有集结之意,风市穴是风邪集结之所,为祛风要穴,故针刺此穴走气分以祛风止痒为要。神阙穴居人身之中,是神气升降出入的枢纽,为“经络之总枢”。此穴先天凹陷,拔罐可鼓动阳气,调理营卫,宁心安神,使邪从此穴直出,为中医外治瘾疹经验效穴[6]。研究表明,单独使用针灸、药物等疗法对该病有一定的疗效,两种或多种治疗方法结合往往具有协同增效作用[7]。“三三三疗法”中诸穴合用,针罐并举,以达养血活血、祛风止痒、清热祛湿、调和营卫之功。 捻转手法以双手拇指与中、食指持住针柄,进行一前一后匀速旋转捻动,切勿持续向一个方向捻转,以免使肌纤维缠绕针体造成滞针,而增加患者痛苦。捻针时手指力度要轻柔,要以患者持续感到有明显的酸胀感为佳。因为患者痛阈值不同,捻针过程中要多询问患者感受以便随时调整力度,切勿持续用力。 3 验案举隅 患者,女,59岁,以“周身瘙痒2个月,抓挠后起风团样丘疹”为主诉于2020年11月19日就诊。患者有多年荨麻疹史、高血压病史。诊时诉周身瘙痒2个月,抓挠后起风团样丘疹,夜间明显,严重影响睡眠,急躁易怒,口干咽燥,大便2d行1次,舌红苔白,脉沉弦。以往发病服用西替利嗪基本能够控制病情,但此次发病服用西替利嗪效不佳。诊断为慢性荨麻疹,证属血虚风燥证。予“三三三疗法”隔日治疗1次。治疗3次后症状缓解20%,再治疗3次后症状缓解80%,已不影响睡眠,再治疗3次后痒止,结束治疗。 按语:该案患者患慢性荨麻疹多年,常年依靠西替利嗪止痒,但此次发病服用西替利嗪效果不佳。运用“三三三疗法”治疗6次后症状缓解80%,治疗9次后痒止,充分说明该疗法对于荨麻疹有一定效果。 4 讨论 目前,西医治疗荨麻疹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抗组胺药,对多数急性荨麻疹有效,但难以控制慢性症状的复发[8]。中医治疗荨麻疹的手段比较丰富,如中药、针灸、拔罐、刺络放血、艾灸、穴位埋线等。“三三三疗法”的机制之一,一是对穴位的刺激量大,持续捻针刺激,使患者感到较强烈的酸胀感,刺激机体产生应激反应。针灸治疗荨麻疹的机制可能与抑制免疫球蛋白E的产生、稳定和保护靶细胞膜、抑制过敏介质释放、调节免疫有关[9]。针刺不仅可以促进和调节免疫,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加抗体含量,并促使抗体提前产生,还能延长抗体在血液中的维持时间,从而调节机体免疫平衡,增强和提高淋巴B细胞和T细胞的吞噬能力[10]。二是通过反复拔罐以加强对神阙穴的刺激。拔罐疗法能够通过温热效应和机械性刺激,加快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及组织细胞代谢,增强脏腑功能活力,还能抑制炎性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11]。“三三三疗法”是具有鲜明特点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急慢性荨麻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闫松涛 北京朝阳国医之家中医医院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