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婴幼儿夏季热中医治方

  夏季热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有疾病。临床以入夏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特征,西医学称暑热症。本病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因为患儿禀赋不足,不能耐受夏季炎热气候的熏蒸,暑气乘虚侵袭而发病。根据症状,可分为暑伤肺胃与下虚上盛两型。

  暑伤肺胃

  症见渐起发热,热型不定,烦渴不宁,口唇干燥,多饮,尿多且清,少汗或无汗,体倦乏力,舌红,苔薄白,指纹紫,脉滑数。

  治宜清暑益气,养阴生津。取清暑益气汤加减:西洋参1克,知母6克,石斛6克,麦冬6克,竹叶3克,黄连3克,鲜西瓜翠衣15克,荷梗3克,甘草1克,粳米9粒,水煎服。

  若烦躁不安重者加茯神3克,沙参6克以镇心安神,清热泻火;纳差者加白术6克,茯苓6克以健脾和胃,益气养阴;高热烦渴者加玉竹6克,生地黄6克,天冬6克以养阴生津,润肺清火;欲呕者加砂仁一克以醒脾行气和胃;胃热者加石膏9克以清热泻火,消渴;苔黄者加金银花、连翘各6克;苔白腻者加藿香3克以清暑化湿;头痛者加牛蒡子3克,薄荷3克以清头目,发散风热。中成药可选用小儿四症丸,每次一丸(一岁以内每次半丸),每日两次;或至圣保元丹,每次一丸,每日2~3次;或妙灵丹,每次一丸,每日两次;或清降片,每次3片,每日3次。

  下虚上盛

  症见慢性病容,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发热持续,烦躁不安,食欲不振,下肢清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少,指纹紫红,脉濡细而数。

  治宜温下清上,寒温并用。取清上温下汤加减:金银花6克,连翘6克,莲子心6克,玄参6克,天花粉3克,附子3克,益智仁6克,桑螵蛸6克,水煎服。若烦渴、舌红赤者加淡竹叶6克,生地黄9克以凉血,清心火;纳差者加白术6克,怀山药9克以健脾益肺;高热不退者加生地黄9克,犀角(研细末)0.6克冲服以清热凉血,泻火生津;肾亏虚者加金匮肾气丸加减以温补肾气;神昏谵语、舌紫绛者加神犀丹加减以清热,凉血解毒。中成药可选用小儿回春丹,每次一丸,每日1~2次;或小儿紫草丸,每次一丸,每日两次;或痧药,每次5~10粒,每日1~2次,研末吹鼻取嚏;或温脾固肠散,每次1~2袋,每日两次。

  夏季热是一种对小儿危害较大的疾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护:

  居室宜保持空气清新及流通;保持环境卫生,对房间内小孩排泄物、呕吐物等及时清除并消毒;饮食宜细软、易消化、营养高,忌油炸煎烤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忌发物,如虾、笋等;加强体质锻炼,预防各种疾病如泄泻、肺炎等。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56305.html

相关推荐

《走好中医科普路》读后感

著名中医科普作家马有度说:“中医药事业的腾飞,必须要有坚强的两翼,一翼是科学研究,一翼是科学普及。”最近,读了马有度、马烈光、宁蔚夏、海...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1859

张仲景“二十五味儿茶丸”治痛风

尿酸平稳、关节不痛、能吃肉喝酒,痛风永不复发,这是痛风患者的迫切希望。但是目前治疗上常常陷入“吃药见效,不吃药复发”的怪圈。其实,早在一...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1849

黄耆丸治疗虚劳。黄耆丸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黄耆丸的秘方制作方法,黄耆丸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虚劳。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黄耆丸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黄耆3分,鹿茸3分,茯苓3分...

VIP秘方 2025-10-27 0 2167

中医“久视伤血”

京剧大师梅兰芳初入梨园拜师学艺时,师父说他目光无神,他就坚持跟踪观看林间飞鸟,又养鸟、放鸽子,最终使眼睛的神经肌肉得到锻炼,双目顾盼生辉,成为一代宗师。  有人...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903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