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孩子“内热”有哪些表现

“内热”是很多孩子常见病的根源,尤其很多疾病动不动反复,大多是“内热”引起的。《幼科要略》曰:“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宣明方论》记载:“大概小儿病者纯阳,热多冷少也”。意思是说,小儿一旦患病,病邪易从热化,临床小儿热性病最多。中医理论认为,孩子尤其是婴幼儿是“纯阳之体”,生命力旺盛,犹如旭日东升,草木方萌,蒸蒸日上。我们通常所说的“内热”从何而来,孩子“内热”有哪些表现?
小儿脾常不足,各种原因均易影响脾胃正常功能,加之现在孩子喜欢吃油腻、甜味等食物,非常难消化,从而导致积滞,蕴而生热。这种情况多表现为腹胀、厌食、手足心热、心烦易怒、夜睡易醒、自汗盗汗、好翻动、蹬被、大便臭秽等。
小儿肺常不足,热病后余邪未清,内热久蕴于肺。一旦外邪侵袭,新感易发,留邪内发,容易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
小儿心常有余,心气旺盛,肾阴不足,心火易炎,容易出现口腔方面的问题,比如动不动就口腔溃疡,反复感染疱疹性口腔炎等;火热之邪易扰心神,心火旺的孩子也会出现心烦易怒、狂躁好动等症状。
小儿肝常有余,开窍于目,导致孩子眼屎多,或出现眼睛红肿等急性结膜炎症状。同时肝具有升发疏泄全身气机的功能,肝阳亢盛的孩子还有性情急躁、容易发怒的表现。
由此可见,小儿“内热”隐患很多,所以建议家长平时要给孩子做好预防保健。
饮食要“严格” 多喝温水,促进热邪随尿液排出。孩子饮食宜定时定量,不能过饥过饱,不宜过食生冷、肥甘油腻之品,应选择易消化和富有营养的食物,多吃些新鲜蔬果,纠正偏食、吃零食等不良习惯。平时也可多给孩子揉揉肚:腹部顺时针摩腹,可加快胃肠蠕动,利于大便排出。
少穿的同时捂好三处 俗话说,“欲得小儿安,三分饥与寒”,不要给孩子穿太多,少穿的同时应做到“背暖”“肚暖”“足暖”,以固护阳气。
日常多观察“六处” 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大便的情况(大便干或臭秽黏腻)、小便的颜色(尿黄)、舌质舌苔变化(舌质红,苔黄)、口唇颜色(口唇色红)、口气变化(尤其是晨起口气明显)、饮食情况(如食欲)等,及时发现孩子是否存在内热,出现情况及时就医,在医生辨证下进行调理。
适量服“凉茶” 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药物组成存在地域性差异,如南方有小儿七星茶,有些地区喜用鲜芦根或菊花、薄荷等代茶饮。需要提醒的是,凉茶最好咨询医生后服用,切勿寻找偏方或自行给宝宝用药,以免寒凉药物伤脾胃。(黄静)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55442.html

相关推荐

肝病患者不宜多吃瓜子

瓜子富含亚油酸,对防治血液黏稠和心血管疾病有利,但肝病患者不宜食用,否则会损伤肝功能。食用瓜子过多会消耗体内胆碱,可导致肝病患者出现肝脏脂肪堆积,影响肝细胞功能...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502

庄子在强调养神 吐纳导引之法

春秋战国之世,养生思想丰富多彩,这些学说的产生与诸子峰起,百家争鸣有密切关系。老子、庄子提出的顺乎自然,返璞归真,清静无为的养生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138

中医对现代医学的三点启示

现代医学不能忽视中医药学的存在。因为,中医学所具备的整体医学特征、重视 “天人合一”观念、养生保健思想,以及个性诊疗、自然疗法等特点,不...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446

古稀老中医 养心有“五要”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学院的王琦教 授虽已逾古稀,但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 捷,岁月的痕迹在他脸上竟是那样的不 明显。谈到养生,他说:在众多的养生方 法中,我认为情志...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303

“夜猫子”如何健康熬夜

如今,“夜猫子”一族的人数在不断扩大,熬夜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甚至不熬夜睡不着觉。恰逢欧洲杯期间,“夜猫子”的队...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215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