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创新中医理论 为中医基础理论教材提供新的篇章

研究型大学是创建双一流大学的重要转型特征。从教学型大学转型成研究型大学,就要有科研支撑。科研反哺教学是创新大学教育的重要路径,它将克服教学—科研分类状态,形成科研—教学、教学—科研的相互促进、相互滋养、相互支撑。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从中医体质研究成果出发反哺教学,彰显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研学”相长的办学特色。
理论创新 促进学科发展
创新中医理论,为中医基础理论教材提供新的篇章 中医体质学研究作为中医理论的创新研究,进入全国中医基础理论教材,是中医基础理论教材8版以来唯一增加的内容。中医体质学说的相关内容被写入14种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在全国39所中医药院校应用。中医体质学研究创新了中医理论、推动了中医临床,为中医基础教材乃至临床、治未病、健康养生等教材提供了新的内容与篇章。
创立新学科,建立新的学科群,为中医学科分化提供范本 目前,中医一级学科的数量与西医的比例是1:5,二级学科的比例是1:14,三级学科的比例是1:4。我们主编了《中医体质学》创新教材,被列为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体质学2012年被列为中医学二级学科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新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使中医体质学从中医学的大学科中分化出来,并逐渐形成了中医未病学、中医体质养生学、中医体质方剂学等新的学科群,为中医学科分化提供了范本。
坚持协同创新,为中医学科与多学科交叉提供合作平台 建立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健康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以中医体质学科为主体,协同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中心、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等单位,组建协同创新团队,其中包括8所高校与科研院所、10个临床基地、4个院士团队、4个长江学者团队、2个中科院百人计划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企业团队和1个社会团体。形成了以中医体质学研究为核心基础,与文献学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免疫遗传学、基因组学、信息工程、大数据技术以及临床干预研究等学科交叉的研究平台,为中医学科与多学科交叉提供保障。
科教并重 培养高级人才
坚持科研立项,为教学科研相互促进提供稳定支持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生殖医学分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体质辨识重点研究室、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体质研究专业委员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健康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相继成立,搭建了科研平台。依托科研平台,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省部级和校级课题共70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1项,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科研总经费5302.81万元。通过科研带教,反哺青年教师队伍,形成了教学科研一肩挑的师资队伍,开设了体质与方剂的应用研究专题讲座、中医体质的临床与健康管理应用等特色课程,为科研反哺教学、教学科研相互促进提供了稳定支持。
形成引领范式,为海内外高等教育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中医体质研究在中医研究中,形成了不同层次和内容的研究范式。中医体质研究的基本概念,如体质、中医体质学、9种基本体质等;基本原理,如生命过程论、形神构成论、环境制约论和禀赋遗传论等;基本规律,如体质形成规律、体质分类规律、体质的发病规律和体质的演变规律等。
中医体质研究在中医研究中,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发现了中国人九种体质类型、九种体质的生物学基础、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等。1978年到2016年间,共检索到发表文献6117篇,其中全国中西医院校以“中医体质”为主题词发表博士、硕士论文1271篇。此外,我们与美国、新加坡、俄罗斯、西班牙、新西兰等国家相继开展中医体质学合作,为海内外高等教育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培养高级人才,为策应健康中国提供新的人力资源 中医体质学派被列入中医学新流派,中医体质学派研究获得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建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王琦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王琦传承工作室、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王琦名医传承工作站、中华中医药学会王琦名医传承工作站、北京中医药大学“名医工程”王琦传承工作室等工作室(站),在全国开设了12个地方性传承室站。通过谱系传承、临床传承、教学传承、科研传承、著作传承、资料传承、流派传承、网络传承、地域传承、文化传承等传承方式,形成全方面、多维度的立体传承体系。
中医体质学研究方向先后培养了学术继承人9名,博士后14名(含传承博士后1名),博硕士研究生120名,师承人员39人及省市研修人才数十名,成为临床、科研、医疗、教学领域的骨干,为中医的大健康服务事业培养了人才,提供了人力资源。
接轨国际 拓展交流空间
推进国际化进程,为中医药的国际交流拓展空间、提供机遇 《中医体质学》被翻译为英文、日文、韩文,在海外发行。《中医体质量表》被翻译为英文、日文、韩文、德文、俄文、西班牙文6种语言推广应用。我们与斯坦福大学、西苏格兰大学等院校开展合作研究。中心成员参加国际学术交流40余次。2016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NGO全球峰会上,我发表题为《时空网络下中医药“一带一路”三个节点》的演讲。中医体质研究的国际化推进与合作,为中医药的国际交流拓展了空间、提供了机遇。
要克服大学教育呈现出的同质化发展模式,就要个性化发展,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职能,不能肢解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滋养、支撑。科研反哺教学,是扩大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提高参与公共卫生能力和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因此,对科研反哺教学的评价,不是对某一节课的具体科研内容进行评价,而是对大学生思维素质的培养,整个大学知名度、优质生源吸引能力的转化,以及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进行评价。
中医体质学研究成果中,中医体质辨识在2009年纳入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6年被载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2017年被载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实现了中医体质学研究的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为中医药双创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供了示范。(王琦)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5211.html

相关推荐

常用于治疗咳嗽的传统中成药

中医把咳嗽分为外感咳嗽与内感咳嗽,常用的止咳中成药也就那么十来种。只要能够做到对证选药,就能取得良好效果。下面,介绍一些常用于治疗咳嗽的传统中成药。止嗽丸具有解...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2172

慢性肾病伴发发热 中医辨证方药

慢性肾病,尤其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患者,如果伴发发热,治疗较为棘手,而根据中医辨证理念,同病异治,处以不同的方药,均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案1朱某,男,...

精品偏方 2025-10-25 0 1901

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风采录

编者按: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至今已涵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07个县。普查队员们不畏工作艰难辛苦,将工作激情和感受通过咏赞百草、歌颂伙计、...

养生秘方 2025-10-25 0 1866

乳痈促进脓毒消散 中医外治方

外治方成脓期应及时切排引流,溃后除引流外,还应外敷清热解毒,收敛生肌中药,以促进脓收病愈。郁乳期及早使用外治方,可促进脓毒消散。1.中成药外治方①金黄散:金黄散...

精品偏方 2025-10-25 0 2208

中医药治疗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起病缓慢,反复发作,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不愈。其症状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大便溏稀,常伴有脓、血、黏液和阵发性腹痛。脾胃虚弱型:大便溏稀,肠鸣浮肿,饮...

精品偏方 2025-10-25 0 2116

全国名老中医治胃痛方

处方:柴胡6克,白芍、党参、 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各15克, 枳壳、黄芩、法半夏、鸡内金各10 克。加减:若疼痛较甚,加五灵脂 (包煎)、蒲黄(包煎)各12克...

精品偏方 2025-10-24 0 1463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