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辨证治疗带下病

  带下病是指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的一种病症。临床上以白带、黄带、赤白带为常见。笔者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该病疗效满意。根据带下病的临床表现,分型为虚寒(脾肾阳虚)型、湿热(毒)型。治疗上以健脾除湿、温肾止带及清热解毒、利湿止带为基本治疗法则。

  虚寒(脾肾阳虚)型: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清稀或黏稠无臭味,淋漓不断,神倦肢重,纳少便溏,面色白光
白或晦黯,腰酸痛,小腹冷感,小便频数,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而缓。

  治宜健脾除湿、温肾止带,方用完带汤(《傅青主女科》)加减:山药、白术、苍术、白芍、柴胡、车前子、菟丝子、泽泻、茯苓各10克,荆芥穗、甘草各6克。带下日久滑脱不止者,加金樱子、芡实、龙骨、乌贼等以固涩止带;寒凝腹痛者加香附、艾叶以温经止痛。

  湿热(毒)型:带下量多,色黄或白,或赤白相兼,或如脓样,或如豆腐渣样,质黏腻,气味秽臭,或阴痒,阴中灼热不适,脘闷纳差,小腹或少腹作痛,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治宜清热(毒)利湿,方用易黄汤(《傅青主女科》)加味:山药、车前子、白果、芡实、黄柏、泽泻、茯苓各10克,板蓝根、紫花地丁、败酱草各30克,蒲公英、连翘、半枝莲、薏苡仁各20克。如伴阴痒者加土茯苓、白花蛇舌草以解毒止痒。

  中医认为,本病的主要原因是湿邪为患。湿邪影响任带,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形成本病。病位主要在前阴、胞宫。任脉损伤、带脉失约是本病的病机。湿邪侵及人体,损伤任、带二脉,致带下量多,日久随着脏腑功能情况向寒或向热转化。当脾肾阳气不足时,湿从寒化则为虚寒(脾肾阳虚)型白带;湿邪蕴而化热或肝经湿热下注,则为湿热(毒)型白带。服药6~18日内能明显减轻症状,改善体征,若同时配合中药外洗、阴道塞药等,则疗效更佳。服药治疗期间,禁辛辣饮食及发物。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51961.html

相关推荐

治疗妇科病 重视调理脾胃

王氏妇科治疗妇科病,重视调理脾胃。喜用四君、六君、补中益气汤之类。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水谷精微生化之源。“脾为中土,以溉四旁,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

精品偏方 2025-10-29 0 1665

从肝虚辨治方药应用

肝经之行,从足贯顶,经足腿,环阴器,抵小腹,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上注肺,循喉咙之后,上入喉头及鼻咽,连目系,出额下颊,会头顶,抵绕唇内。胆经之行,从...

养生秘方 2025-10-29 0 2406

喉痹,慢性咽炎 行气化痰散结治方

廖某,男,60岁,教师。门诊号:004002。咽喉部反复不适 10年,加剧1月。10年前患者始感咽部干燥不适,时有异物感如鱼刺,或如炙肉,干咳。口服螺旋霉素等药...

精品偏方 2025-10-29 0 2525

牛黄小乌犀丸治疗诸风筋脉拘急,手足麻痹,语言謇涩,口面斜,心怔恍惚,痰涎壅滞,头目昏眩,肢节烦疼;及中风瘫缓,暗风痫病,肾风上攻,面肿耳鸣,下注腰脚,沉重疼痛;妇人血风,头旋吐逆,皮肤肿痒,遍身疼痛。牛黄小乌犀丸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牛黄小乌犀丸的秘方制作方法,牛黄小乌犀丸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诸风筋脉拘急,手足麻痹,语言謇涩,口面斜,心怔恍惚,痰涎壅滞,头目昏眩,肢节烦疼;及中风瘫缓,暗风痫病,肾风上攻,面...

VIP秘方 2025-10-29 0 2000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