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月经后期 月经失调 方用傅青主的温经摄血汤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韩婷芬、王俊月 指导老师:谢文英

月经后期又称经迟,相当于西医的月经失调,可伴见于卵巢、子宫等器质性疾病,或手术创伤,或精神刺激等。“经以月至,有常也。其来过与不及,皆谓之病。”中医认为月经后期多可分为虚实寒热,有血虚、阳虚、血寒、肝郁等。血虚是因久病体虚、产后失血、脾胃虚弱化源不足;阳虚是因素体阳气不足,寒从中生,不能温运,气为血之帅,阳气虚则血亦少,血寒则是因感受寒湿邪气,阻滞冲任,寒主收引、凝滞,运行不畅亦不得如约而至;肝郁常见于妇女多忧思郁怒,素体阴亏,思虑过甚,肝气不舒,疏泄不利,延期而至。血虚、血寒皆可导致冲任不足则血海不充,胞宫不盈,不能及时溢出。迟脉属阴。《脉经》:“迟脉,呼吸三至,去来极迟”。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指出:“迟来一息至惟三”。滑寿亦云:“迟,不及也。以至数言之,呼吸之间,脉仅三至”。迟脉多由阴寒凝滞或气血虚衰所致。阴寒之邪在体,则收引凝滞,气血为之阻遏不行,或气血不足,不足以顺畅而行。如《难经》言:迟则为寒。《伤寒论》第50条:假令尺中迟者……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迟脉多与沉脉、滑脉、涩脉等相兼。
常某,女,21岁。2017年7月8日就诊。诉月经后期一年。上大学以来,经期常推迟7到10天,月经色暗红,偶有血块,伴见小腹坠胀作痛。每次行经皆服痛经宝等,效微随来我院调理。时适夏日,手脚微凉,喜热食,观舌两侧有瘀点。探其脉搏,一息4至,脉力较强,诊为迟脉,辨为寒邪侵体,凝滞胞宫。治当补益气血,温散寒邪,方用傅青主的温经摄血汤。处方:熟地20克,白芍15克,川芎9克,白术9克,柴胡6克,五味子6克,续断15克,上肉桂3克。14服。水煎服,日服2次,经期停药。
二诊:服药后再次行经腹痛减轻,但仍有血块。忖其因前有寒致瘀,仅温散恐血块日久,病重药轻,遂加桃仁、红花各15克。2017年9月28日就诊,患者自述瘀血仍在,且量更大,察其舌脉,瘀点减轻,便知旧瘀随经而下,非新产血瘀,嘱其续服,以观后效。
本病患者身处炎炎夏日,天地间阳气最盛,脉搏应数反平,则为异象,虽为四至,仍是迟脉。脉症合参,当是血寒无疑。张介宾认为,“凡血寒者,经必后期而至”。寒气弥漫于外则见手脚微凉,寒凝血瘀则经下有血块,舌面瘀点。治当补中有温。方以熟地、续断、白芍、白术、五味子大补阴血,川芎、柴胡走散解郁,使药不滋腻,肉桂驱散寒邪。
临床诊脉需要注意时脉与病脉。凡诊脉,须要先识时脉胃脉与脏腑平脉,然后及于病脉。春三月六部中俱带弦,夏三月俱带洪,秋三月俱带浮,冬三月俱带沉。人生于天地之间,人的生理病理必与天地变化相应,诊脉时,应注意脉象要合乎四时之变。
(注:文中所载药方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51959.html

相关推荐

适合高血压患者食用两款药膳

牡蛎鸡汤  材料牡蛎、勾藤、牛膝各6克,天麻9克,芥菜心2颗,干贝5粒,鸡胸骨1个,盐1小匙,姜丝少许。  做法把鸡胸骨洗净、烫过,牡蛎、勾藤、牛膝、天麻加五杯...

精品偏方 2025-10-30 0 2605

祛痰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探析

痰为机体的病理产物, 随气升降, 流窜全身, 停 滞于脏腑、 经脉、 肢体为病。 祛痰剂是为痰证而设, 依据痰的性质不同, 分为清热化痰剂、 温化寒痰剂、 润燥...

精品偏方 2025-10-30 0 2280

汗疱疹:渗湿清热止痒洗方

汗疱疹是春秋季最常见的皮肤病,多发于双手掌或手指侧面,初起为米粒至粟粒大小的水疱,呈半球形,疱壁较厚,稍高出皮肤表面,有分散或密集出现,肤色发红,手部多汗,自觉...

精品偏方 2025-10-30 0 2353

盐加牛奶:去黑头美容方

1、最好用没有用过的食盐,可以在刚开封时用小瓶单独装起来;  2、每次用4~5滴牛奶兑盐,在盐半溶解状态下开始用来按摩;  3、由于此时的盐未完全溶解仍有颗粒,...

精品偏方 2025-10-30 0 2592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