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明代针灸集大成之作,《针灸大成》的记载也基本延用前书记载,《针灸大成·卷八·穴法》:“肩井止可针五分,若深,令人闷倒,速补足三里”。《针灸大成·卷四·禁针穴歌》:“肩井深时亦晕倒,急补三里人还平”。《针灸大成》明确提及孕妇禁针穴共有两穴,三阴交、合谷,见于《针灸大成·通玄指要赋》[4]。《胤产全书·妊娠八月禁针灸》《济阴纲目·逐月养胎法》《医灯续焰·胎产脉证第七十七·逐月养胎法》《金匮启钥(妇科)·逐月养胎法》延用了《备急千金要方》中关于逐月养胎的针灸禁忌。 《类经图翼》在这一时期首次明确注明孕妇禁针肩井穴,且未区分妊娠的特定时期。《类经图翼·卷八·足少阳胆经穴》:“刺五分,灸三壮。孕妇禁针。一曰此足阳明之会,连五脏气,若刺深令人闷倒,速补三里,须臾平复。凡针肩井者,皆以三里下其气。一曰此脏气所聚之处,不宜补……《千金》云:‘凡产难针两肩井一寸泻之,须臾即生’”。《席弘赋》云:“针肩井,须针三里,方可使气调”。此后多部针灸著作皆开始记载肩井孕妇禁针。《刺灸心法要诀·卷七·手部主病针灸要穴歌》:“【注】肩井穴,主治仆伤,肘臂疼痛不举。针五分,灸五壮,孕妇禁针”。《伤科汇纂·针灸》延用《刺灸心法要诀》的内容。《重楼玉钥》继承《千金》《百症赋》《类经图翼》等相关内容,不但记载了肩井穴的针刺深度及针刺意外急救方法,还明确了孕妇禁针。《重楼玉钥·足少阳胆经穴》:“刺五分,灸三壮。孕妇禁针……若刺深令人闷倒,速补三里……千金云。凡产难针两肩井一寸泻之。须臾即生矣。百证赋云。治乳痈极效”。《针灸逢源·卷四·足少阳胆经穴考》:“针五分。若过深,令人闷倒急补三里灸三壮。孕妇禁针。治中风气塞,头项臂痛,妇人难产,手足厥逆”。《针灸集成·卷四·足少阳胆经》:“针五分,灸三壮,孕妇禁针”。《勉学堂针灸集成·卷四》:“针五分,灸三壮,孕妇禁针……凡产难,针二肩井一寸泻之,须臾即生”。《类经图翼》及之后的著作在前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孕妇禁针而非“不可针其经”,其操作要求较前代文献进一步严格。 由上述可见,古人已知针刺肩井穴过深,可引起胸闷晕倒等症状,出现危险。肩井穴孕妇禁针可能是基于肩井穴可催产、下胎衣,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故针刺或按压孕妇肩井穴易导致早产或流产,故提出孕妇禁针。 肩井穴近现代文献考证 到了近代,部分古代的禁针穴随着现代医学与解剖知识的传入,逐渐被医家所认识,并应用于临床,但多数医著为谨慎起见往往将针法与禁针并载以供医者参考。《金针秘传·肩膊背腧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甲乙经》云:只可针入五分……若刺深,则令人闷到不识人。即速须三里下气,先补不泻,须臾平复如故。凡针肩井,皆以三里下其气。若妇人堕胎后,手足厥逆,针肩井立愈。若灸更胜针,可灸七壮”。《经穴汇解·肩部第三》:“肩井……(增注)禁深刺(圣济)孕妇禁刺”。 广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同仁恰好利用肩井穴催产下胎的作用,将其应用于人工催产过程中,且认为针刺(或电针)肩井穴位催产,其优点是能够比较有效地加强宫缩,使产程缩短[5]。通过观察发现应用针刺肩井催产,对早期破水、过期妊娠、原发及继发性宫缩乏力等产妇,一般能在针刺后6~10h内结束分娩,亦有最快在针刺后两个多小时内即可结束分娩者,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上述原因导致的产程长而发生的产妇和新生儿的一系列并发症。同时也可以减少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新生儿黄疽,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针刺肩井催产除头盆不称的禁忌症外,均可使用。它可以代替药物催产,免除了用药物催产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此外,肩井穴在双肩之上,针刺肩井催产又可以克服针刺胞门子户、宫颈旁、合谷、三阴交等穴催产可能发生的缺点。河南邵氏针灸流派邵经明教授则用针刺治疗缺乳,效果显著[7]。 小结 依据古籍记载,大部分记载肩井穴的安全针刺深度为五分,部分古籍记载《明堂经》载刺四分,其作为慎针或禁针穴主要由于肩井穴特殊的解剖位置,深刺易导致气胸。肩井穴作为孕妇禁针穴首次出现于《备急千金要方》的逐月养胎禁忌的八月禁忌,后未再被其他医籍延用,直至《类经图翼》明确将肩井穴列为孕妇禁针穴,因其有催产、下胎衣之功效,不慎操作易导致流产或早产。现代医家亦将其应用于人工催产及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确有奇效。根据文献研究,肩井穴对于孕妇并非绝对禁针。在肩井穴的安全距离内规范针刺,根据治疗目的可以用于孕妇催产或人工流产[6]。 参考文献 [1]高式国.针灸穴名解.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91 [2] 张善忱.穴名释义.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70 [3]郭鹏.主要禁针穴的古代文献研究.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 [4]刘耀岽.《黄帝内经》与《针灸大成》针灸禁忌研究.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5]电针肩井穴催产100例的初步体会.新医药通讯,1974(4):50-53 [6]张建华,余安胜,赵英侠,等.肩井穴的解剖结构与其针刺安全深度探讨.针刺研究,2002(2):152-154 [7]张君,邵素菊,王培育,等.邵经明治疗乳少经验浅析.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0):4483-4485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鞠静 张永臣 贾红玲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