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子宫内膜异位症取关元穴、中极穴、子宫穴、温溜穴、次髎穴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其他部位,并且生长、浸润、反复出血形成结节和包块,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妇科疾病,根据病变累及部位,分为腹膜型、卵巢型以及阴道直肠隔型,其中卵巢型最为常见。临床主要表现包括经行腹痛渐进性加重、慢性盆腔疼痛、月经不调甚至不孕不育、排便改变、性交痛等,甚至累及其他盆腔邻近器官出现错综复杂的相应临床症状,如便血、尿血等。其中疼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症状且疼痛形式多样,定位不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有87.7%会出现痛经症状,71.3%会有非经期下腹部疼痛症状,57.4%会出现全腹部痛症状,56.2%会出现性交时疼痛症状,46.2%会出现肛门痛症状,39.5%会出现排便疼痛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虽然是一种良性妇科疾病,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侵袭周围组织、局部种植、浸润生长及远处转移能力,甚至能转移至淋巴结和腹腔外,易复发的特性,虽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中医“痛经”“癥瘕”“逆经痛”“崩漏”“月经不调”“不孕”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患者素体阳虚,又喜食生冷、吹空调、冬季不能适时加衣使阴寒之邪乘虚而入;或经期、生产时或产后,摄养不慎,损伤冲任、胞宫,使藏泻功能异常,经血不能遵循常道运行排出体外,反逆行滞留于胞宫、胞络不通,出现痛经;旧血不去、新血亦不可归经,且新血不断产生,终致经行异常;瘀血阻碍精卵结合,继而难以摄精成孕;瘀滞日久,积聚终成癥瘕,消耗正气,变生临床诸多症状。
取关元穴、中极穴、子宫穴、温溜穴、次髎穴。患者解小便后取舒适仰卧位,将所选穴位处暴露,常规消毒后,毫针直刺中极穴、子宫穴直刺1.5寸,施以缓慢提插捻转手法各1分钟。留针30分钟起针后改为俯卧位,常规消毒后直刺次髎穴 2.5寸,以医者持针手下有落空感而无障碍物,患者以前阴、会阴及肛周有放射样酸麻针感为度。将关元穴、温溜穴取穴及艾条温和灸法教会患者,令其每天自行温和灸每穴1次,以关元穴温热感向腹中渗透、温溜穴有温热感向肘关节方向传导,视之泛红,不致烫伤为度。
关元穴为足三阴经在任脉的交会点,古人称之为丹田和精宫。温和灸具有培元固本、调和冲任、补虚益损之功。中极穴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剌之可调理冲任之经气。子宫穴为经外奇穴,位近胞宫,取之可活血化瘀使气血运行通畅。手阳明大肠经温溜穴有中草药中“国老”甘草、食材中生姜之功,艾灸后助凝滞堵塞温化畅通,阴寒之邪气化解散。次髎穴又名次窌,位于第二骶后孔,其深部有S2和S3神经根经过,而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的组织主要分布于来自L1-3节段和S2-4节段的神经。针刺次髎穴可强腰壮肾,加强肾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机能和机体精气血津液的代谢,调理冲任之脉使气血旺盛通而不滞。(蔡晓刚)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51652.html

相关推荐

《走好中医科普路》读后感

著名中医科普作家马有度说:“中医药事业的腾飞,必须要有坚强的两翼,一翼是科学研究,一翼是科学普及。”最近,读了马有度、马烈光、宁蔚夏、海...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1860

中医“久视伤血”

京剧大师梅兰芳初入梨园拜师学艺时,师父说他目光无神,他就坚持跟踪观看林间飞鸟,又养鸟、放鸽子,最终使眼睛的神经肌肉得到锻炼,双目顾盼生辉,成为一代宗师。  有人...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904

中医养生素养要从儿童抓起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对于提高我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提高公民健康水平,...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2195

中药验方治骨髓瘤腹胀腹痛

临床上常遇到虚实夹杂的病人,分清虚实是辨证的关键一步,否则犯下虚虚实实之戒,不但无功,反而加重病情。  2010年12月笔者接诊一患者,女,51岁,患多发性骨髓...

秘方方剂 2025-10-26 0 2078

防治痱子 中药内服外洗

痱子又称“汗疹”,多由于外界温度高、湿度大,汗液不能及时排出,致使汗管扩张、破裂及细菌繁殖而形成。下面介绍几种方法,对预防痱子都有较好效...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2826

治足跟痛 中药鞋垫制方

具体方法:取吴茱萸、五味子、花椒各10克(此为单足跟痛的药量,如双足跟痛的药量需加倍),共捣成粗末,平摊于洗净的鞋垫之足跟部位,以致密布料覆盖,周边缝严。将鞋垫...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1724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