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主治风寒湿痹阻 黄芪桂枝青藤汤

  组成

黄芪90~120克,桂枝15~30克,白芍30~60克,青风藤30~45克,鸡血藤15~30克,炙甘草6~9克,生姜5片,大枣5~10枚。

  功能

益气养血,通阳蠲痹。

  主治

适用于风寒湿痹阻,气血亏虚之虚痹,症见肢体关节酸痛或麻木,每遇劳累、气候寒冷、潮湿疼痛加重,肌肉瘦削或虚肿,面色苍白,自汗,畏风,神疲乏。舌质淡胖,脉细无力者。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服。

  方解

本方由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桂枝辛散温通助卫阳,通经络散风寒;白芍味酸补血敛营,柔筋止痛;青风藤祛风除湿。三药助黄芪扶正,调营卫,驱邪止痛,共为辅药。鸡血藤活血养血,通络止痛,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且制芪、芍之滞;姜、枣调和营卫;炙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佐使。上药相伍,共奏益气养血,通阳蠲痹之功。

  加减

风邪偏盛,呈游走性疼痛者,加海风藤20~30克;湿邪偏盛,肢体沉困,下肢为甚者,白芍用量不宜超过30克,去甘草,加萆薢15~30克,茯苓15~30克;寒邪偏盛,冷痛,局部欠温,遇寒加重,得温舒者,重用桂枝,加川乌、草乌各9克,或加细辛3~6克;痹久兼痰浊内阻,关节肿大,局部有结节或畸形,色淡暗者,加胆南星9~20克,僵蚕9~12克;兼瘀血肢体刺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者,重用鸡血藤,加山甲珠9~12克,赤芍12~20克,丹参30克;气虚甚而乏力少气,倦怠者,重用黄芪90~120克,加党参15~20克;伴畏风自汗者,去生姜,减青风藤、桂枝量,加防风8~9克,白术9~15克,或加五味子10克,牡蛎20~30克;脾虚腹满,食少便溏者,加白术30~60克,薏苡仁30克,焦三仙各9~12克;肾虚腰膝酸软者,加桑寄生30~45克,杜仲15克,川断15克;上肢疼痛明显者,加姜黄15克,羌活15克;项颈部疼痛者,加葛根20~30克;下肢痛甚者,加川牛膝15~20克,木瓜20克。

  临床应用

据临床观察,黄芪用30克左右疗效多不明显,用至90~120克效果显著。曾在辨证无误情况下,有患者用2~3剂,出现头胀痛、目赤,或身痛加重、腹泻,一般6剂药,或配佐药、减量续服,胀痛、目赤可逐渐消失,故本方药用量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增量,疗效显著。本方实证、热证、肝阳上亢、阴虚火旺者禁用。

  娄多峰,男,1929年出生。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自幼随祖父娄宗海习医,18岁独立悬壶,1961年洛阳平乐正骨学院毕业,分配至河南中医学院从事医教研工作。从事风湿病临床研究40余年,创中医风湿病“虚邪瘀学说”;主持的“痹苦乃停和痹隆清安治疗顽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大科技乙级奖”。开发出“寒痹停片”、“消伤痛搽剂”2种国家级新药;著有《痹证治验》一书。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51389.html

相关推荐

慢性咽炎的中医治疗大全

自觉咽中不适,微痛,干痒,灼热感,异物感,常因咽痒而引起咳嗽,易受刺激而引起恶心、干呕、且晨轻夜重。检查时,咽部敏感,易引起恶心、咽部微暗红,喉底处血管扩张,有...

精品偏方 2025-11-03 0 2562

用于婴幼儿出痱子的治疗

夏季高温湿热,人比较容易出汗,一旦排汗孔阻塞,排汗不畅,就容易长痱子。其中,婴幼儿的皮肤比较细嫩,汗腺功能也还在发育阶段,当汗液不能快速蒸发时,就会浸渍表皮的角...

精品偏方 2025-11-03 0 1388

百科全说 向红丁 防治糖尿病20111116

湖南卫视《百科全说》11月17日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向红丁教授重点讲述糖尿病在饮食和运动上需要注意的一些新观点。你知道生过八斤重宝...

精品偏方 2025-11-03 0 1884

治中风偏瘫 也治并发症的经验

我先后诊治中风患者数万人,其中有一部分中风患者在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又患上了其他病,如肺气肿、肺癌、肝炎、肝硬化、腹水、黄疸、胃癌、胃炎、肾炎、肾病综合征,头痛、头...

精品偏方 2025-11-03 0 1731

红斑狼疮6年 金实辨证治法方药

金实,男,江苏省南京市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历任江苏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首席学科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江苏省名中...

精品偏方 2025-11-03 0 3301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