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郭会卿温中除痹治风湿顽痹经验

  郭会卿教授为河南省中医院风湿骨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风湿骨科临床工作三十余载,师承国医大师朱良春、李振华及栗占国教授。主要研究类风湿、强脊炎、骨关节炎等风湿骨科疾病。郭会卿采用温中除痹法治疗风湿顽痹有着以下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痹证是由于外邪侵袭机体,导致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目前,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均属中医学痹证范畴。

  中医认为,顽痹是由于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病常有偏重,可偏风、偏寒、偏湿。风邪引起行痹,以游走性关节疼痛为主;寒邪引起疼痛以冷痛、怕冷为主与寒冷气候变化关系密切;湿邪引起着痹以关节肿胀为主;热邪引起热痹,以关节红肿热痛为主,《素问·痹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顽痹的形成其本往往是脾虚,在脾虚生湿的前提下,又久居潮湿之地感受外湿,外湿引动内湿,内外湿结合阻滞气机不通,不通则疼痛,气郁化热,热甚则痛甚,初病常显热象,病久热渐消则出现寒象,湿邪留滞关节筋络之间则肿胀,湿邪缠绵黏滞则顽痹久治不愈。《济生方痹篇》曰:“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

  郭会卿认为,治疗顽痹要标本兼治,治本之法在于健脾祛湿,治标之法偏寒者以祛风散寒为主,偏热以祛风燥湿为主,并视其偏向而随证加减,通经活络应贯彻始终,他治疗风湿顽痹用自制方剂温中除痹方,药物组成:苍术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制半夏10克,香附10克,砂仁8克,川厚朴10克,小茴香10克,乌药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枳壳10克,木香6克,刘寄奴15克,威灵仙15克,穿山龙50克,徐长卿15克,元胡30克,甘草6克,独活30克。

  方中苍术、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砂仁功能健脾祛湿,共为君药;桂枝、乌药、独活共用温阳化气、祛风散寒,共为臣药;香附、厚朴、小茴香、木香、枳壳共用温中理气,能够加强君药健脾祛湿之功效且有助于桂枝、乌药、独活散寒功效,刘寄奴、威灵仙、穿山龙、白芍、徐长卿、元胡共用活血祛瘀止痛,诸药合用功能活血调气、通络祛瘀止痛,即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在该方基础上,加减运用治疗各种证型的顽痹,治疗寒痹非桂枝不能通其阳,寒痹当重用桂枝,同时加用制川乌、制草乌、附子、羌活、秦艽、白芷;清热常用生石膏、知母、防己,治热痹非石膏不能清其热。

  行痹加用寻骨风、千年健;着痹关节肿胀者用健脾利湿之生薏苡仁、白蔻仁等;血瘀加当归、赤芍、川芎;久病气血虚加黄芪、党参;偏阳虚者,须酌以辛温之品以温中助阳,如吴茱萸、干姜、制附子、良姜、蜀椒等;顽痹日久不愈加用虫蛇类药,如穿山甲、蜈蚣、全虫、乌梢蛇。顽痹肾虚者加补肾药如蒸首乌、黄精、杞果、骨碎补、补骨脂;伴下肢无力者加用木瓜、桂枝、独活;上肢无力加用桑枝、白芷;伴多汗者加用麻黄根、龙骨、牡蛎;伴颈部疼痛加葛根、威灵仙。

  温中健脾除湿与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止痛药物巧妙配伍,既消除了痹证,又顾护了脾胃,可谓是标本兼治、治病求因,故疗效显著。此为郭会卿治疗痹证的特色。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51371.html

相关推荐

治肛裂内服外洗方

内服方槐米10克,菊花10克,清水洗去浮尘,加开水500毫升冲泡,佐槐花蜜适量,当茶频饮,每日数次。  外洗方黄柏30克,苍术20克,侧柏叶15克,苦楝皮12克...

精品偏方 2025-10-31 0 1451

家常小病 试试药茶治疗

“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是古书中的一句话。其实,茶不仅是一种饮品,还是一种药物,早在古代就已被充分运用了。如今,市...

养生秘方 2025-10-31 0 2147

进补可治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体内广泛的结缔组织存在非化脓性炎症,多个器官可受累,临床常有发热、乏力、肌肉及关节疼痛和各器官受损害所引起的相应表现。药...

养生秘方 2025-10-31 0 1461

“寒温统一”治热病危急症

寒温分离有误区  待到温病学术大发展,在热病临床大放异彩,后之学者,又只知有温病,不知有伤寒,再一次走进了偏见的胡同,并越走越远。把温病独立成门派,造成割裂寒温...

秘方方剂 2025-10-31 0 2596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