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足底跖腱膜炎 中药外洗方

  病例:王婧(化名),女,38岁,中学老师,近一年反复右足跟下疼痛,久站和行走后频发,休息后减轻,患者怀疑跟骨长了骨刺,来医院就诊,经临床查体,压痛点局限于跖腱膜附着处,影像学检查未见跟骨骨质增生(骨刺),诊断为足底跖腱膜炎。

  足跟痛很常见,多为久站和长时间走路人群好发,如王靖这样的教师、IT行业、走路健身的中老年人、理发师等,此外少数严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也会出现。大多数人认为,足跟痛是足底长了“骨刺”,其实不然,足跟疼痛并不完全都由于跟骨长“骨刺”所致。

  足跟痛,临床称之为跟痛症,是以足跟部疼痛伴站立、行走受限为主要变现的疾病统称,是一种由于跟骨退行性变及跟骨周围肌肉、韧带、肌腱等软组织慢性劳损而引起的慢性疾病。包括跟骨退行性改变导致的骨质增生(跟骨骨刺)、足跖腱膜炎、足弓结构异常、跟骨下脂肪垫炎、跟骨高压症、跟腱止点滑囊炎和肾虚性跟痛症等。

  足底跖腱膜炎,是青壮年足跟痛患者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病因多由职业特点,站立工作时间长,且长年累月缺乏有效休息,致使足底肌肉腱膜“疲劳”而产生劳损,劳损的腱膜由于长期处于紧绷状态,而致张力增高,并在腱膜起点处反复摩擦和牵拉,由此发生局部充血肿胀及无菌性炎性渗出的改变,致使组织胺类致痛因子释放,引发疼痛。

  足底跖腱膜炎本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及肥胖人群,但近年伴随生活环境和职业的多元化改变,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像王婧这样每天长时间站立工作,足底肌肉腱膜承受过大压力导致足跟痛的患者在门诊很多见。

  跟骨退行性改变导致的骨质增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骨刺”,也是导致足跟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跟骨长“骨刺”,与颈腰椎及膝关节长“骨刺”的性质一样,都是骨头的退行性改变,“骨刺”本身不会引起疼痛,只有当“骨刺”长期存在,且长“骨刺”的跟骨长期负重或负重过大,引起局部充血和发生无菌性炎症时,刺激病变部神经,足跟才会痛,此时“骨刺”才成为致病的元凶。

  此外,如果足弓结构发育异常,也可以引起足跟痛。足分内、外二个纵弓和一个横弓,内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楔骨和第一、二、三跖骨组成,外纵弓由跟骨、骰骨和四、五跖骨组成,内外纵弓的组成中都包括跟骨,可见跟骨是足弓负重的主要部分,人体在站立位时,跟骨与距骨承担了约50%的体重。由上述解剖学所见,足弓本身的构造是为了人行走时候吸收震荡,如果您有高弓足、扁平足或内翻足等发育异常情况,更需避免久站、长期走路和减轻体重,适宜穿平底软底鞋,女性更应尽早避免久穿高跟鞋,为足跟减负,防止足跟痛发生。

  足跟痛属中医“痹证”范畴,中医学认为“肝藏血养筋,肾主骨生髓,肝血不足则筋失所养,肾精亏虚则骨失所立,日久则致骨软形变”,因此肾精亏虚也可导致足跟痛,称为肾虚性跟痛症。平时注意调节饮食和生活方式,调节情志,应用补肝肾、壮骨舒筋的中药,对跟痛症预防治疗都有一定帮助,也可用如下中药外洗方:

  桃仁15克

红花10克

川牛膝15克



枳壳12克

制草乌10克

制川乌10克

防风12克

桂枝15克

骨碎补10克

伸筋草15克

路路通10克

甘草6克

  足跟痛虽在疼痛的表现形式上大致相同,但病因却各不相同,治疗方法也需辨证,所以当出现足跟疼痛时,不要一味认为是跟骨“骨刺”造成,需到专科医院查清病因后对症治疗,也有很多患者是在治疗足部其他疾病时,拍摄X线片才发现跟骨长了“骨刺”,如没有症状,不用紧张,也不需过度治疗。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51304.html

相关推荐

止嗽散治疗诸般咳嗽。止嗽散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止嗽散的秘方制作方法,止嗽散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诸般咳嗽。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止嗽散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桔梗(炒)2斤,荆芥2斤...

VIP秘方 2025-09-11 0 917

曲糵枳术丸治疗泄泻。曲糵枳术丸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曲糵枳术丸的秘方制作方法,曲糵枳术丸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泄泻。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曲糵枳术丸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白术(米泔浸1日...

VIP秘方 2025-09-11 0 805

冬吃羊肉 加点中药

羊肉是老百姓冬季餐桌上常见的美食。中医认为,羊肉性温,味甘,有补肾助阳、温中暖胃等功效,具有很高的食疗价值和营养功效。现代研究发现,羊肉含蛋白质、钙、磷、铁等人...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797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