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郁久化热型手足关节肿胀 方药仿桂枝芍药知母汤

郁久化热型
主症:手足关节肿胀,局部灼热,初得凉颇舒,稍久则仍以温为适,口干而苦,苔薄黄或黄腻,质红,脉细弦。
病机:风寒湿痹,痰瘀胶结,经脉痹闭郁久化热。
治则:化痰行瘀,通络蠲痹。
方药:仿桂枝芍药知母汤出入。
处方:桂枝8克(后下),制川、草乌各8克,生地黄15克,当归10克,生白芍20克,知母10克,炙姜蚕12克,乌梢蛇10克,广地龙10克,甘草6克。
加减:热盛加虎杖20克,寒水石20克,生石膏20克,湿热重者加黄柏10克,萆薢10~30克,晚蚕砂20克,土茯苓30~60克;苔腻而痰湿重者加化橘红3克,全瓜萎20~30克。
病案举隅:陈xx,女,49岁,农民,于1984年1月21日初诊。
主诉:1983年冬令以来,每天均织布至深夜,自觉周身如浸凉水中,始停工而睡,入睡后亦不觉身暖,而天明仍坚持织布,渐至周身关节冷痛,似风扇在衣服内吹,彻夜疼痛不已,用热水袋置痛处,亦不减轻,形体消瘦,口干,舌红,苔薄黄腻,脉细弦。此寒湿痰瘀交凝,气血阴阳失调,郁久化热,治宜散寒除湿,化痰和瘀,清泄郁热。
处方:川桂枝8克(后下),制川、草乌各8克,生地黄15克,当归10克,生白芍15克,知母10克,虎杖20克,生、熟薏苡仁各15克,地鳖虫10克,甘草5克。5剂。
二诊(1984年1月26日):药后尚未奏效,苔脉同前,此非矢不中的,乃力不及鹄也。上方之制川、草乌改为各12克,加萆薢30克,附片8克。
三诊(1984年2月3日):服上药后关节冷痛明显减轻,疼痛已能忍受,苔黄腻稍化,脉细小弦,药既获效,率由旧章。上方7剂。
四诊(1984年2月10日):关节疼痛渐平,口干亦释,苔薄白,脉细小弦,予丸剂以巩固之。益肾蠲痹丸250克,6克,日2次,食后服。
按:张景岳对痹证论治指出:“若欲辨其寒热,则多热者方是阳证,无热者便是阴证,然痹本阴邪.故惟寒多而热少,此则不可不察”。、但风寒湿性关节痛迁延不愈,或过用温燥之品,或禀赋阴虚之体。易于久郁化热,而出现一系列寒热错杂证,如单纯投以寒凉清热之品,寒湿之邪凝滞更剧,病势必增。朱师曰:“当寒湿未除,寒郁化热之时,治宜辛通郁闭,若误用一派寒凉,血脉更凝,气血壅遏,反助热化,病必加重。”故治疗时在用温热药的同时,伍以寒凉清热之品,如赤白芍、知母、虎杖、葎草、寒水石之类;如热盛剧者,始可考虑用大寒之品,如紫雪丹、大黄、黄柏之类。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48388.html

相关推荐

治足跟痛 中药鞋垫制方

具体方法:取吴茱萸、五味子、花椒各10克(此为单足跟痛的药量,如双足跟痛的药量需加倍),共捣成粗末,平摊于洗净的鞋垫之足跟部位,以致密布料覆盖,周边缝严。将鞋垫...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1722

防治老寒腿 保护骨关节

老寒腿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俗称。人到中老年以后,膝关节由于长年的磨损,是最容易老化的,老化后的膝关节容易发生骨性关节炎,造成行动不便。因此,在寒冬到来之前,老寒...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2737

慢性肾病伴发发热 中医辨证方药

慢性肾病,尤其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患者,如果伴发发热,治疗较为棘手,而根据中医辨证理念,同病异治,处以不同的方药,均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案1朱某,男,...

精品偏方 2025-10-25 0 1902

保持足暖有方法

1、多泡脚每晚临睡前,用一盆热水泡洗双脚,开始时水不宜过多,以浸过足趾即可,水温宜在40℃-50℃,浸泡几分钟后,再加水至踝关节以上,水温保持在60℃-70℃之...

养生秘方 2025-10-24 0 1996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