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从脾肾相关论治肾病

张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慢性肾脏疾病是常见病和难治性疾病,患病率高、合并血管疾病率高、死亡率高,但知晓率低、有效防治率低。本病属于中医水肿、血尿、溺毒等范畴,多与风、热、湿、浊、毒邪,外邪伤肺,内伤脾肾,久病血瘀,浊毒内蕴等有关。本文依据路志正调理脾胃学术思想及脾肾相关理论探讨对本病治疗。
脾肾两脏具有特殊的相关性,虽有先后天之别,但脾依先天而用其能,肾赖后天而藏其精,两者相互资助为用,肾火暖脾土,脾土制肾水,脾生血,肾藏精,脾统血,摄精微,蛰守于肾。两脏关系密切,在生理上相互扶助,在病理上相互累及,对肾病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在治疗上应重视调理脾胃,肾病治脾,或脾肾同治。
在治疗原则上,首先,遵路志正“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十八字诀所说,维护粮道之能,恢复和顾护患者脾胃纳化食药的能力。其二,肾病治脾为先,调理脾胃,使气血生化有源,气机条达,清升浊降,病属脾胃,治脾为主,病在脾肾,又当脾肾同治。其三,用药勿伤脾胃,利用药物配伍,或一药多性,务使处方平和,不伤脾胃。其四,适度降浊攻下,若邪热内结,或者肾功衰竭,浊毒内壅,可用攻下,但不可过度,避免伤及脾胃。其五,依据肾病治疗过程较长的特点,调理脾胃应贯彻始终。
在具体治疗上,对于蛋白尿,属谷气下流,肾失封藏者,多采用益气健脾,升阳固精,脾肾同治的方法;对于水肿,多用补气运脾,健脾化湿,温肾利水,以及理气分消等治法,视病情配以补肾、清热、调气、疏肝、活血、宣肺;对于血尿,不能拘泥清热凉血,若属脾虚统摄升清失常者,则需调理脾胃,益气摄血;对于溺毒,病属脾肾虚损,浊毒内壅,治疗又应健脾和胃、补气益肾,活血化瘀、泄浊排毒;肾病易外感,处方中加用玉屏风散,或配伍炒防风、羌活、荆芥穗等,有外感驱外邪,无外感则固卫气,升脾阳,此法为路志正所常用。
选方遣药上,采用补益不滞气,祛邪不伤脾之品。黄芪补三脏之气,又利水消肿;穿山龙祛活血补虚,能守能走,改善肾血流量;升麻宣发脾胃郁结,蛋白尿、血尿,难取效时,取其升提之性,配以固涩之剂;肾病多气虚血瘀,宜用川芎;慢性肾衰用大黄以祛浊泻毒,通下瘀血,注意炮制方法及用量;水蛭破瘀不伤正,以上均为肾病常用。(张波)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46678.html

相关推荐

患上诸多脊柱病 脊柱保健操

脊柱的柔韧性减弱是人体衰老的征兆之一,也是颈椎病、腰椎病、骨质增生等脊柱病发生的原因。脊柱功能状态取决于肌肉和韧带的功能状态,人如果长期久坐不动,疏于活动锻炼,...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1230

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经验介绍

河南中医学院三附院崔应珉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酷爱岐黄之术。现已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30余载,学验颇丰。临证诊疗独具匠心,擅用经方、时方,用药清正灵...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445

轻搓摩脊背部宜健脾益胃

马某,女,7岁。  就诊日期:2011年8月20日。  纳差,厌食,面色冷青,自幼体弱,四肢乏肉,舌淡青,苔薄白花剥,脉细滑。  此乃脾虚胃弱,中气不足,宜健脾...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641

搓脸摩头治颈椎病

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患有颈椎病的很多,主要症状是头晕、头痛、脖子僵硬、上肢乏力、手指麻木等。虽然医学界中至今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但是在民间却流传着一些疗法,...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1336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