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痿证三甲复脉汤

治疗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辨证精的,发药稳当,如目中的。守方看似简单,做到绝非易事。复诊之时,患者说药以中病,继续守方服用,自是轻而易举。倘若药后无效,或收效甚微,甚或加重,患者求效心切,守方不变就显得太困难了。尤其难以处理的是,药后不仅未效,反而出现某些“反应”,患者心存疑虑,医者心中无数,于是赶紧“更方”,有的甚至将正确的处方改错。因此,当病人反映药后效果不佳或有不良“反应”时,一定要心有定见,不能为药后有小“反应”而轻易改动处方。《内经》有“药不瞑眩,厥疾弗瘳”。指出有时出现小“反应”,并非都属药物所致,有的甚至是药物奏效的先兆。此时切莫轻易更方。兹举验案二例,以飨读者。
案例一:持之以恒半年起痿
患儿吴姓,男,10岁。初诊于1997年11月26日。三个月前因高热汗出,双下肢疼痛,当地医院以风湿论治,无效。诊见:下肢萎软不能站立和行走,勉强站立时,双下肢发颤,头晕,遗尿,面色淡白,食欲差,皮肤干燥失润泽。舌红,少苔,脉细数。
诊断:痿证。
治法:滋阴润燥,补益精髓。
治疗:三甲复脉汤、复痿汤加减化裁。
处方:药用龟板、鳖甲、牡蛎、当归、白芍、甘草、大枣、粉葛、麦冬、川牛膝、北枸杞、木瓜、生地、怀山药、黄柏、知母等。前后共服药70剂,临床治愈。
本例为热灼津伤,邪热久羁,劫灼真阴,水不涵木,筋脉失养,斯疾成矣。滋填真阴,潜阳息风为其治疗法则。故方用龟板、鳖甲、牡蛎滋阴益髓;当归、白芍、北枸杞、大枣补血益血;生地、黄柏、知母育阴清热;麦冬、木瓜、甘草、偕白芍酸甘化阴;怀山药补虚;葛根输津益筋。服药30剂,病情才稍有好转,已不遗尿,下肢肌肉渐丰满,当服药40剂时,可以扶凳子行走。服至70剂,临床治愈。倘若中途辍止,必前功尽弃。
案例二:效不更方一月疗疮
2006年4月某女,38岁,述去年代人加工廉皮(一种制纸的木本原料),热气薰腾后,遍身出现痒疹,当时未曾介意,拖延日久,遍身身出现红斑肿胀、丘疹、水泡、抓后渗液、结痂,奇痒无比等。曾以抗过敏类西药治疗乏效。现见全身易暴露部位斑疹黯黑,搔起白屑,有的融合成片,有的散发,体无完肤,亦乏润滑光泽。诊为漆毒(过敏性皮炎)。治以凉血解毒,养血润肤。生地15克,玄参15克,丹参10克,丹皮10克,水牛角20克,黄芩10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桃仁8克,红花8克,蝉蜕10克,苦参10克。服药5剂,病有起色。余细析其原委,晓之以理,并嘱其温服、少量、多次,方可避免呕吐。患者始听余言,坚持守方治疗一月余,顽疾告愈。
本例由于腠理不密,感受漆气辛热之毒而成。病延日久,漆毒内郁,化热生风,是证作矣。方用生地、玄参、丹参、丹皮、水牛角,凉血解毒、行血化瘀;黄芩、苦参清热燥湿;白芍、当归、桃仁、红花补血活血;蝉蜕散风热。全方共奏凉血解毒,养血润肤之效。 (王业龙)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46262.html

相关推荐

论《内经》经脉与时辰配属

《内经》不仅有关于脏腑与时辰相配属的认识,而且还根据经脉自身的特点,提出了经脉与时辰的配属关系。古人在天有十二月、地有十二水、日有十二时(辰)、人有十二经的&l...

养生秘方 2025-10-26 0 1916

二根汤 可润燥

冬季干燥,燥邪容易伤津耗液,再加上老人本身就体内津液不足,所以各种干燥症状比年轻人更为明显。喝 “二根汤”可以祛除燥邪,防治燥邪引起的各...

养生秘方 2025-10-26 0 2936

我有三个经验方

我今年已79岁了,在这几十年中总结了三个经验方想告诉各位读者。唾液 四十岁以前患胃溃疡, 胃反酸非常严重,药没少吃,钱没少花就是治不好。在某刊物上登载唾液治各种...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3194

药补三告诫 药补常用四法

药补既是一种保健方法,也是一种治病手段,主要适用于出现各种虚弱症状的疾病患者和因身体虚弱而采用食补未能奏效的亚健康人群。药补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应症,关键在于因人...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1588

胃脘冷痛 三法治疗效果明显

中医认为,老人本身就脾胃虚弱,再加上冬季感受外界寒邪,容易出现胃冷痛的症状。用些简单方法就可有效缓解胃脘冷痛。  喝热姜粥 高良姜10克、干姜5克、大米50克。...

精品偏方 2025-10-25 0 2472

偏瘫患者功能恢复可预测

一、上肢瘫痪功能恢复的预测: 瘫痪上肢绝大多数都是从肩部先恢复,其次为上臂和前臂,以手指的功能恢复最迟。而手指活动好转的程度与能否写字、缝纫、持物等关系很大。因...

养生秘方 2025-10-25 0 2113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