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湿、热、瘀致痹示意图 因证立法, 随法选方, 加减灵活运用 1.清热活血方的研究运用 姜泉教授在治疗湿热瘀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时, 喜用清热利湿活血类方药, 如四妙丸、宣痹汤等加减。根据临床经验, 自拟清热活血方, 药用土茯苓、苍术、黄柏、萆薢、莪术、金银花、青风藤、丹参、赤芍、蜈蚣、露蜂房等。在临床实践中, 清热活血类方药已初步验证[6,7,8,9,10]具有很好的改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炎性指标;并能有效控制疾病活动度、改善风湿病情;还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缓残障的发生;如与西药联合使用则在增加疗效的同时还可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与甲氨蝶呤联合使用甚至能有效减缓骨破坏。同时在基础实验研究[11,12]中, 证实了清热活血类方药可下调大鼠的白介素17 (IL-17)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RANKL)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MIP-1α) 的表达水平, 抑制破骨细胞的成熟和分化、促进成骨细胞活跃, 有效防止骨破坏。 2.相关局部辨证用药 在清热利湿活血的基础上, 姜泉教授根据不同患者出现的不同关节症状分别用药。如痛在颈背则用葛根、羌活、姜黄;痛在腰部则用桑寄生、杜仲、狗脊、独活;痛在上肢则用桑枝、桂枝;痛在下肢则加络石藤;出现关节屈伸不利用木瓜、伸筋草;痛在膝关节用川牛膝;痛在足跟加熟地黄、山茱萸;出现骨破坏则用萆薢、补骨脂、骨碎补等。 在夹瘀的用药选择上, 姜泉教授注重活血化瘀、养血通络, 方选王清任的逐瘀类汤方以及四物汤加减等。常用活血化瘀药有当归、川芎、丹参、乳香、没药、桃仁、红花、鸡血藤等[13]。并精用虫类药物如蜈蚣、僵蚕、全蝎等通络走窜之品, 搜逐经络瘀滞。 3.注重健脾和胃 在顾护脾胃的治疗中, 姜泉教授遵循张仲景所训“当先识脾”之意, 临证中尤其注重脾胃运化功能。由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多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消炎止痛, 容易对胃肠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因此就诊患者大多都伴有胃肠不适的症状。因此健脾和胃除了出于治病求本的整体论治, 更是适应当代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人群“脾虚”的特点。健脾类方药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使用中颇为频繁, 其经验“三阶梯”健脾和胃用药包含: (1) “治未病”思想的麦芽、谷芽、甘草、神曲; (2) 健脾消食开胃的焦三仙、鸡内金; (3) 健脾渗湿的茯苓、山药、薏苡仁、白术等。 4.内外合治, 妥当选用 此外在治疗过程中, 姜泉教授不仅限于口服药物, 还会根据相应病情选用适当的外治疗法。清代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言道:“外治之理, 即内治之理, 外治之药, 亦即内治之药, 所异者, 法耳”。因此在辨证基础上选用中药离子导入、熏洗、泡浴等以“外治佐内治”, 是姜泉教授临证多年总结出的痹证中医药优化治疗方案。如根据临证经验选用具有清热活血功效的白芷、白芥子、莪术、芒硝等中药自拟外洗方, 运用在关节红肿、热痛等表现的湿热瘀阻证患者上, 能有效缓解关节肿胀的不适症状[14]。并且, 姜泉教授对药物雷公藤及其复方制剂作了研究探讨[15,16,17], 证实了复方雷公藤制剂外用的有效性, 同时相比口服雷公藤制剂而言具有不良反应小、接受度高等优点, 因而将其复方雷公藤制剂外敷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选择手段。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重视调摄护理 1.因人立法, 个性制定 姜泉教授指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调摄尤为重要。由于门诊中有不少患者是从外地过来就诊, 从最初病情活动时的1~2周/次就诊频率来诊到后期病情平稳时的1~2月/次, 因此患者的日常调护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程中占据着绝大多数的时间。在选择调摄方法时需在顺应当地气候的情况下、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具体拟定。如常用食疗方“山药薏米粥”:薏苡仁、淮山药、防风、粳米, 适用于素体脾虚伴有湿热的患者。 2.顺应四时, 慎避贼风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 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因此对于不同季节、气候, 调摄方式需要有所变通。如春夏之季则鼓励患者多活动, 尤其是局部关节的屈伸、舒张, 以起到舒筋活络的功效;而秋冬之时则应注意保暖防寒, 避免汗出过多, 防止风寒之邪侵犯机体, 引起正气耗损。 3.愈后防复, 食疗有方 《素问·热论》言:“病热当何禁之……病热少愈, 食肉则复, 多食则遗, 此其禁也”。由于湿热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缠绵难化, 因此姜泉教授提倡患者忌食羊肉及辛辣、烟酒, 因为羊肉甘温大热, 食之易助湿热。在饮食上主张多食清利之品, 如冬瓜、丝瓜、薏苡仁、萝卜、西红柿等。 4.动静结合, 量力而行 同时姜泉教授认为适当运动是最好的活血化瘀“良方”, 平缓、柔和是运动的原则。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跳操、打太极拳等都是不错的功能锻炼选择。此外, 年纪稍大、伴膝关节炎症侵蚀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运动种类的选择上需避免登山、背负重物、远途脚踏单车等加重膝关节负担类的锻炼, 伴掌指关节及近端指间关节等手部小关节损伤时, 需避免从事长时间织毛衣、玩手机等增加关节压力的活动。 5.身心通调, 人文关怀 姜泉教授在长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过程中意识到, 患者的良好心态更利于症状控制与稳定病情, 因此人文关怀在治疗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临证接诊时需要细心采集病史, 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日常习惯、性格特点等, 从而因势利导作出调节。针对年纪较大的患者, 更要耐心解答病情, 避免患者因病情反复而失去理智产生“病急乱投医”的心理而迷信“偏方验方”, 更要对患者家属进行交代, 切勿随意更改处方、擅自停药甚至自行服用与病情无关、或有可能引发病情加重的药物。 结语 中医的整体观念是临证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需要对患者有全面的了解方能在更高的维度认识与对待疾病。身心并治、因人制宜是姜泉教授最大的治病特点。在对尪痹病机的把握上, 姜泉教授主要抓住湿、热、瘀作为关键的突破口, 以清热祛湿活血并兼顾脾胃为基本的论治思路, 其不拘一格的选法用方更是体现出中医药“单人单方”的辨证思维。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刘蔚翔 姜泉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