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国医大师徐景藩对背痛的辨治经验

《灵枢·经脉》曰:“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背部骨脉纵横,筋肉丰富,人体气血津液及脏腑在病理状态下,均有可能出现背部的症状,较常见者为背痛。临床消化系统疾病伴有背痛者甚多,既有助于诊断,也有利于辨证治疗。现介绍国医大师徐景藩对背痛的辨治经验。
上部背脊中线疼痛
与食管疾病有关,常见者如食管炎症、溃疡、食管裂孔疝、功能性食管病等,相当于中医学“噎膈”“梅核气”等病证。当患者出现该部位疼痛,应及时想到有食管病的可能,及时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若胀痛者应考虑痰气交阻;情志不畅、紧张后症状加重,常属心肝气郁;背痛而有灼热感者,多为肝胃郁热;劳累后加重,且觉刺痛者,则属痰气瘀交阻。据证候表现而宗“实者疏瀹、虚者润养”的治则,分别投以行气、化痰、解郁、泄肝、活血、滋阴、通噎的方药。也常配用代茶饮,如每天用陈皮3g、桔梗2g、木蝴蝶3g,开水冲泡代茶饮用,如兼胃阴不足者,加麦冬6g、生甘草2g泡服。食管疾病的患者,即使服用汤剂,也应频频温服,或通过含、漱等,以延长药物停留在食管黏膜上的时长,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中部背脊中线疼痛
大多与胃十二指肠疾病有关,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炎症、肿瘤等,相当于胃脘痛、胃痞等病证。有的患者主诉中部背冷痛,或自诉有手掌大一片觉冷者,胃脘痛诸症尚不明显者,及时诊查可早发现病变,利于治疗。
若空腹为甚,食后可缓,大多属脾胃虚弱证;空腹疼痛,食后亦痛,甚则背胀者,则属中虚气滞证;自觉冷痛,气候转冷时尤著,多属中焦虚寒证;胀痛及于两旁,每因情绪不畅加重者,多属肝胃气滞证;胀痛、刺痛兼有者,应考虑气滞血瘀证;夜间痛甚,痛位固定,则血瘀明显。根据症状体征,分别采用补气温胃、疏肝理气、行气活血等治法。
左下背部疼痛
常见于急性胰腺炎后或慢性胰腺炎患者,常与饮食不当、暴饮暴食、酒食不节或劳倦失常、情志失调有关。胰属脾,脾合胃,病在脾胃,与肝胆密切相关。
该部位疼痛而饮食不振,脘腹隐痛痞胀,大便溏或易泄者,以脾胃不和证为多。背痛的病机,尚应考虑急性期脾经湿热未尽,流注于筋膜脉络所致,气机失于调畅,久则湿热与气滞血瘀相兼。故治法在健脾和胃的基础上,据证而参用清化湿热、行气活血等药。常用香砂六君子汤酌配败酱草、薏苡仁、冬瓜子、通草、橘络、丝瓜络、柴胡、延胡索、枳壳、三棱、丹参、红花等清化、行气、化瘀、通络。薏苡仁、冬瓜子重用,一般在20~30g,盖两药甘凉、甘淡,清化而非苦寒,《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即用之,尤以冬瓜子具有清润、开胃醒脾之功,如《本草述钩元》谓:“凡胃肠内壅,最为要药。”舌苔白厚腻,湿浊明显者,常配藿香、佩兰、苍术、厚朴、法半夏、茯苓等苦温、芳香、淡渗以化湿。药治以外,注意饮食调护。左下背痛渐缓,余症亦相应改善,且可防再次发作。
右背部疼痛
常见于肝胆疾病,如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胆总管炎症等,大多伴有胁痛,但也有不少患者无胁痛,且余症不显,而仅表现为右中下背痛者,对此临床尤须警惕,应及早检查。
由于经络的关系,肝胆之气郁滞,肝气窜络,故见右中下背痛。此类患者病在肝胆,可及于脾胃,病理因素有气滞、血瘀、湿热。病初多实,恙久虚实相兼,当据证而立法谴方,此为常法。然此等患者,大多病情缠绵不愈,《临证指南医案》云“初病在经,久痛入络”,此时常参考叶氏“络病”治法,配用通络之品,如橘络、丝瓜络、通草、路路通、王不留行、当归尾等以增疗效。(时乐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45734.html

相关推荐

归梢汤治疗痿证有死血者。归梢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归梢汤的秘方制作方法,归梢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痿证有死血者。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归梢汤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归梢、赤芍、莪术、桃...

VIP秘方 2025-10-29 0 2692

当归膏治疗耳鸣兼聋。当归膏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当归膏的秘方制作方法,当归膏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耳鸣兼聋。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当归膏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当归半两,细辛半两,芎...

VIP秘方 2025-10-29 0 2339

发展中医药旅游 中医动画片 中医中文

广东东莞一家原创动漫公司通过与国内中医药企业的合作,打造国内首部以中医药为题材的动画片。样片将在本届漫博会上首次亮相,首期26集成片预计将明年推出。这是一部名为...

养生秘方 2025-10-29 0 2201

治疗妇科病 重视调理脾胃

王氏妇科治疗妇科病,重视调理脾胃。喜用四君、六君、补中益气汤之类。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水谷精微生化之源。“脾为中土,以溉四旁,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

精品偏方 2025-10-29 0 1666

从肝虚辨治方药应用

肝经之行,从足贯顶,经足腿,环阴器,抵小腹,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上注肺,循喉咙之后,上入喉头及鼻咽,连目系,出额下颊,会头顶,抵绕唇内。胆经之行,从...

养生秘方 2025-10-29 0 2406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