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补阳还五汤治缺血性中风后遗症

  补阳还五汤原方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是治疗中风的益气活血代表方,由黄芪、当归、芍药、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笔者多年来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用补阳还五汤合涤栓散加减治疗以气虚血瘀为主要病机的缺血性中风(中经络)后遗症病人,疗效满意。脑梗塞在急性期过后多数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后遗症。笔者根据有关文献,结合自己30余年的临症观察到,本病后遗症期多数病人有气虚血瘀的症象。灵活加减辨证运用补阳还五汤,多数可获得比较明显的收效。

  主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清;次症:神疲乏力、心慌气短、动则汗出、面色黄白、肌肉痿软、舌质淡胖或瘀点瘀斑、舌苔白。

  方药:加味补阳还五汤加减:赤芍、川芎、地龙、桃仁、丹参、牛膝各10克,黄芪90克,当归尾15克,红花6克,水蛭、蜈蚣、全蝎各3克。每日一剂,煎两次取汁约800毫升,分早、晚两次饭前服下,7天为一个疗程。

  临症加减:气虚血瘀偏瘫严重,舌质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弦细重用黄芪120~300克,气虚明显者加党参或人参;脾虚便秘加生白术、肉苁蓉;脾虚湿困苔腻者加苍术、云苓;血虚失眠多梦加酸枣仁;虚阳上浮头晕明显者加天麻、钩藤;兼痰瘀阻络口眼歪斜,语言不利或失语,舌质暗淡,苔白腻,脉弦滑,加石菖蒲、天竺黄、僵蚕、胆南星、白附子;兼阴虚阳亢,大便干燥数日不行,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有力,加大黄、芒硝、麦冬、玄参等泻下、滋阴润燥之品。

  病案举例:冉某,男,80岁,2005年8月24日初诊。患者素有高血压病史,7天前突发左侧肢体偏瘫,口语不清,流涎。经医院CT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脑梗塞。用常规改善脑循环药物及对症治疗一周未见好转,要求中医诊治。刻诊患者左侧上下肢不遂,肢软无力,不能独自行走,口语蹇涩,面色萎黄,舌淡胖,舌边瘀紫,脉细涩无力。辨证为气虚血瘀,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60克,当归、川芎、赤芍、红花、桃仁、地龙各9克,丹参30克,天麻9克,钩藤20克(后下),酸枣仁(炒)12克,川牛膝20克,白菊花12克。连续服用两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继续巩固治疗两个疗程后上,下肢肌力基本恢复正常,行动自如,口语清晰,生活自理,并可从事一般性体力劳动,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体会:缺血性中风(中经络)后遗症在急性期可现风痰瘀血,痰热腑实,肝阳上亢等症象。但其发病根本为机体正气虚衰,故到恢复期多出现气虚症象。因气虚推动无力而现血瘀,导致脑络痹阻,经脉失养,病久难复,故脑梗塞后遗症期多出现气虚血瘀的症象;亦有个别病例在恢复初期表现为阴虚风动或气阴两虚,但久则往往导致气虚而血瘀,殊途同归。结合笔者多年临症观察,脑梗塞后遗症期患者舌象多为淡胖伴有瘀斑,因而立益气活血法为其主要治法,加减运用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汤紧扣脑梗塞病后气虚血瘀之病机,重用黄芪补益阳气为君,而以活血药加虫类药辅之。结合现代研究,该方具有提高血小板功能,改善病人异常的血小板活化和纤溶性,改善病人不良的血循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轻脑细胞的损害等功效。(王勇)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44671.html

相关推荐

伤风感冒三棱针点刺出血加罐

感冒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寒(或恶风)、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脉浮。本病归属于中医学“伤风”&l...

精品偏方 2025-10-31 0 2422

治肛裂内服外洗方

内服方槐米10克,菊花10克,清水洗去浮尘,加开水500毫升冲泡,佐槐花蜜适量,当茶频饮,每日数次。  外洗方黄柏30克,苍术20克,侧柏叶15克,苦楝皮12克...

精品偏方 2025-10-31 0 1452

白血病方剂5

黄芪30克,党参20克,黄精、枸杞子、天冬、元参、当归各15克。[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2剂。出血明显,加紫草、旱莲草、仙鹤草各15克;有感染者,加黄芩、黄连...

精品偏方 2025-10-31 0 2527

家常小病 试试药茶治疗

“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是古书中的一句话。其实,茶不仅是一种饮品,还是一种药物,早在古代就已被充分运用了。如今,市...

养生秘方 2025-10-31 0 2147

进补可治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体内广泛的结缔组织存在非化脓性炎症,多个器官可受累,临床常有发热、乏力、肌肉及关节疼痛和各器官受损害所引起的相应表现。药...

养生秘方 2025-10-31 0 1461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